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随笔 两个“意识”一个“坚持” ——引导七年级新生顺利进入初中语文的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4 10:2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引导七年级新生顺利进入初中语文的学习,是每个七年级语文老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你准备好了吗?

这种思考尤其发生在面对第一单元的教学时,这个单元,像是开启一个旅程前的准备或者适应阶段,学子们站在进入新天地大门前,有兴奋,有慌乱,有期许,有胆怯......作为老师或是他们敬仰的长者,我们需要给他们,打开大门的勇气,以及打开后看到康庄大道的惊喜,更为重要的是,为这一路行程保驾护航的的锦囊妙计。

对于这个阶段的准备,笔者也是在摸爬滚打中受尽煎熬,因终不愿做呆板守旧,或凑合的老师,所以一直坚持着痛并快乐着的尝试,虽一度陷入苦恼又不甘心的遗憾中,却未停止自己的探索之路,今天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将自己的一点心得分享给你们,望批评指正。

整体架构的渐进思维意识

语文学科的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也要有整体教学的观念,循序渐进的教学,对于七年级的新生来说,首先体现在小学和初中的衔接上,再具体到把握教材和单元意识上。

学习的起点放在现有的语文基础上:

七年级的学生将会面对小升初的适应阶段,他们要经历的不仅是老师和同学的更换,更多的变化在于,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以及带来了学习难度和压力的变化。但我们也要清楚的是,初中学习是小学学习的继续。

比如: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拼音、汉字、词语、句子、修辞、古诗、古文等,这些都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但小学语文侧重点在于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对学生学习的要求相对较低,学习的强度以及难度也只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初中语文学习难度提升,教学重点除了基础知识外,还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

比如:修辞,小学阶段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认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六种常用的修辞方法,并能做到正确判断;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用于作文之中。而七年级第一课也涉及到了修辞,并且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与小学时不同是要让知识与实践结合,重在提高,重在应用,根据比喻知识分析比喻句。还要根据课文后面的“补白”进行自学。

把小学和初中的知识衔接起来,把学习的起点放在现有的语文基础上,对于七年级的语文老师来说是具有整体教学观念的第一步。

高屋建瓴的把握教材,重视单元导读

教师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处理教材的教学与生成,是避免教学内容碎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把握既包括教材在整个教学阶段的位置,也包括整本教材本身的特色。

比如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在遵循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前提下,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置于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这样的背景中,同时强调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翻阅我们的课程标准、课程解读以及文本的选取,课后习题的设置,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不难得出,而更简洁有力的获取方法就是:重视单元导读。

无论 小学语文还是初中语文,均是采用单元组文,一个单元围绕某一个主题学习。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这一单元是描写景物的一组优秀诗文,具三美:美景、美情、美言。“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锁定单元重要知识点: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感受汉语的声韵之美,揣摩语言之美,体会修辞表达效果。我们不难确定第一单元目标:学会朗读(重音和停连),声韵之美;进入情境;体会情感。发挥联想和想象,获得情感体验。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通过语言品味,探情寻意。学习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但是我们更要学会将单元能力点分散到各课,分步骤有计划的进行训练,各课训练的重点还要前后勾连,反复强化,巩固。

比如本单元要求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虽然在小学已有朗读训练,但中学的要求更高,要变朗读,为美读,但是达到美读的效果可不是轻而易举的,所以我的教学也要格外用心,步步为营。比如第一课《春》的学习当中,我们在重音,停连,身姿,仪态,发音,吐字,声音响亮......方面,要求的必须明确而细致,争取能获得情感体验。在接下来《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当中加大练习和巩固,争取在达到声韵之美的同时,进入情境,获得更明确的情感体验。

重视语言、文字、篇章以外的另一种语文形式:文体

关于文体,小学也有涉及,但只偏重于会区分即可。但初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文体,同时要求学生开始学会对文学作品的鉴赏。

但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教学有文体意识,并不是上课就开始讲这是什么文体,然后才讲这种文体要教些什么,而是抓住文本写法形式上最大的亮点和特点进行教学。我们知道语文的形式有很多,语文的形式又是语文的根本,若能抓住“文体”这一综合而又更为高级的形式,能让你在众多的知识点当中,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从而避免了零敲碎打,浮于表面的游离状态,让我们的教学变得能直指核心,大气而准确。

罗才军老师说:“文体”限制了用怎样的语言、怎么的文字、怎么的段落、怎样的篇章去表达。比如一个诗人写诗歌与一个散文家写散文,它对于语言的把握、运用,对于段落的把握和运用是完全不一样的。

以七上第一单元为例:

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以“散文”为主。但我们教学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告诉同学们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而到教学的最后也不知道“形”在哪?“神”在哪?

当然,教散文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抓住“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但是我们要把这个特点,具体化,渗透到我们的教学环节,能够“执其形,感其神,悟其言”。

罗才军老师说:“教学古典小说,我们不能不进行阅读方法的训练,人物形象的感知和情节的分析,教学文言文和古诗,我们不能不引导学生诵读积累语感,获得审美体验,并传承其中的经典文化,所以教每一类文章我们都要有张显这一类文体特征的过程。如果任有不尊重文体特征的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学大行其肆,不仅消弭了课文,作为文学作品的美感被消弭了,更消弭了作为语文教师的专业立场和职业的尊严。”

以《春》为例,我们要让学生感知到这种文体的特点,要分三步走:

一、找到“形散而神聚”的“神”。

写景的文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风景,还要重视情感的发现,酝酿和表达,也就是找出文字背后的“情感”,这便是散文的“神”。通过分析我们不难找到《春》这篇散文的“神”即是:对春天到来的欣喜,热爱,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惊叹。

二、感受形象。

朱自清把抽象的“春”写出了形象,写出了声音,写出了味道,写出了力量,写出了俏皮的样子,使“春”有了生命力,所以要感知它的形象,还要感知它的语言,好在哪里?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朝向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可做的每一个细节中,细致的观察,描摹中,给人以美和力量无处不在的享受和愉悦中,从而引起了共鸣。

三、感知语言。

本文的语言表现为:生动形象,将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可听,可闻,可触......比如:不说“春天来了”,而说“春天的脚步近了”;句式富于变化,多短句,韵律感强;语言丰富,且毫无辞藻堆积质之感,而是清清脱俗,请自行体会;口语化,多用叠音词。

所以散文要,首先执其神、再感其形,最后悟其言,才能把散文这种文体把握好,但要教的好,还要悟其方法,比如倒过来:先悟其言,再感其形,最后执其神。

同时文体意识也能从一个侧面看出编者的意图。

比如同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却都能让人沉醉与着迷,作者 在表达感受时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同样是表达四季的美景,可以是时间上的《春》,也可以是地点上的《济南的冬天》,还可以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雨的四季》?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为什么?是不是又有了整合的意识了呢?

由于精力有限,关于剩下的一个意识和坚持,下篇再探讨!

后续内容:

教学方法的联系贯通意识

朗读

形象思维 感受

语言

坚持积累,稳步推进

四个本子

建立知识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20: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