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和同事讨论一个问题,学习内驱力。
为什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家里面一个“入学适应期”的孩子,我开始突然意识到“学习内驱力”的问题,看着孩子没有学习的欲望和欣喜,着实着急。这几天也一直在研究政策《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身心适应中发展目标:喜欢上学、快乐向上、积极锻练、动作灵活,其中这个“喜欢”真是不好说,对于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愿意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而我看到的是:掉眼泪、求助、无所适从、无所事事,或许,这就是“入学适应期”孩子的一大特点吧。
于是,作为家长,我开始反思,孩子真的能不抗拒的我要求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吗?我们养的孩子必须按照我们的路线、要求走吗?我们要求孩子多思考、多发挥想象力,也不过是在我们的生活经验、想象力的范围之内罢了。一个不到七岁的孩子,想想你自己七岁时候,是不是还不如这个你眼前的这个小女孩?
而我,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努力学习的?
说实话,我是从幼师三年级,从那个时候我开始意识到,唯有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的,才开始权衡自己、认识自己。幼师二年级,利用暑假两个月的时间到幼儿园去实习,一个镇上的幼儿园,没有基础设施、没有正式的老师、只是两间房子,不严谨、不规范,第一次的社会实践反思是在每天来回两个小时的路上,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思考:以后,我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我的工作场景将会是什么样子,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幼师三年级,大家都开始选择今后方向,当然也有人选择等待,认为拿到毕业证就一劳永逸了。我经历了迷茫--无助--孤独--深思后,开始决定备战“对口升学”,那时候,“对口升学”也只是一个念头,也知道结果只掌握在自己的努力中,父母对此不懂但仅仅支持我考试就已经令我感激万分,虽然总是感觉“大学”离我太遥远,但还是坚信这唯一的出路,何不挑战一下自己,何不搏一把。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清晰,当你坚定一个目标、当你内心有那么一个“笃定的核”,你才会找到自己生命的坐标。
那个时候、那个年龄阶段的我,所经历的事可能放在人生历程中不过波澜不惊,但我仍然感激,感激曾经的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所带给我的属于那个年龄阶段的“波澜壮阔”。人生就是这样,经历了才会变得弥足珍贵、故事才会动人、努力了才会有结果,我的努力从认识自我、看懂现实开始,晚不晚呢?放在“人生的马拉松跑道”好像也不算晚。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尽快找到为何而努力的驱动力,让他知道只有努力了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是,往往不尽人意,孩子不会那么轻而易举就懂得,孩子只是他自己,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节奏、自己的生命场,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正确的引导、及时的关注、充分的尊重,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身心发展规律、尊重教育的规律,也在内心不断提醒自己:花开有期、衔接有度。让孩子的“入学适应期”过的舒心一些吧。
实在忍不住想发脾气时,就在内心深刻的问一问,你自己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努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