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1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议论文(15)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12:5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苏省宿迁市】
  三、(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12分)
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
子衿
①第26个世界读书日刚过去,阅读这一话题的关注热度犹在。阅读不是谁的专利,而应是全民的生活方式。(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
②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踏上这道阶梯的,不该只是少数人。无论是立足于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又,还是着眼于提升国民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都需要着力建设书香中国,厚植学习土壤,培育阅读氛围。阅读不该是部分人的专享,而应是“阳光普照下,雨露共生长”。我们追求全民阅读全覆盖、无盲区的目标。“一个都不能少”。
③既然是“一个都不能少”,就应该照顾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的阅读需求。早在2017年9月,由五个部门联合实施的“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就正式启动,旨在用无障碍阅读解决盲人群体的“阅读难”困境。(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
④既然是“一个都不能少”,就应该照顾农村贫困人口的阅读需求。在乡村,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阅报栏等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呈现出村村有书屋的图景。这些书屋已成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某种程度上,知识普惠,就是要拉平知识获取上的城乡鸿沟,让农村人也读得起书、学得起知识
⑤当下,增强普惠性阅读资源的供给,为全民阅读提供软硬件支持,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对政府而言,搭建完善的全民阅读社会基础设施。提供阅读均等化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社会力量来说,提供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普惠性图书产品与服务,让农村人口能无差别、低成本获取知识资源,也大有可为。近几年,短视频等工具的出现,确实带动了“一屏万卷”阅读风尚的形成。但也要看到,碎片化、数点技的测览播放,仍难替代系统化、专业化的“书面阅读”。只不过,不论是内容供给上的区配度相对不足,还是纸质书价格普遍偏高,都成了培有农村阅读氛国的等时,
⑥让更多人参与阅读,还需要多方发力支持,其中,电商平台就能发挥积极作用。比如,近日某电商上线的“快乐读书月”活动,用5000万元读书基金对中外经典名著、畅销图书等进行专项补贴;在世界读书日之前,该电商联合国内30余家出版社及图书出版公司。让平台近8亿用户以低价实现“悦读”。(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
⑦“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不断降低阅读门槛,让农村贫困人口读得起书,让城乡知识获取鸿沟渐次缩减,是对知识普惠的应有注解,也是推进“全民阅读”的内在要求。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4月28日,有删改)
12.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全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布局的
B.浏览播放短视频等工具,已经成为种阅读时尚.可以取代传统的“书面阅读”。
C.第⑥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电商平台“为推进全民阅读发挥积极作用。
D.“一个都不能少”,是“全民阅读”的价值所在,也是推动此项工作的内在要求。
13.根据文章第②段内容,列举作者倡导“全民阅读”的理由。(2分)

14.第⑦段中作者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请结合全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15.本文和链接材料都是谈阅读的。试分析者在论述内容的侧重点上有何不同。(4分)
  【链接材料】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没云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答案】
12.C
13.①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②提升国民素质;③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14.“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国家照顾到了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和农村贫困人口的阅读需求,搭建了完善的全民阅读社会基础设施,提供了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普惠性图书产品与服务,让农村人口能无差别、低成本获取知识资源,能拉平知识获取上的城乡鸿沟,让农村人也读得起书、学得起知识。人人读得起书,知识惠普,慰藉了农民心灵,提高了农民的素质,让城乡知识获取鸿沟渐次缩减。
15.本文论述的是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及其做法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链接材料论述的是读书的方法和态度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12:52:26 | 只看该作者
【江苏省泰州市】
二、(四)阅读陈志宏的《界外功夫》,完成下面小题。
界外功夫
①习画多年,成一代画匠,也许并非难事,要做一代画师,却实非易事。匠者学技,师者求艺。
②技在笔锋墨彩里藏,如林中阳光、草尖露水,只要花足够多的时间,遍地皆可寻见。艺在广阔天地间、万事万物里,像轻拂而过的凉风,可感可触,却难觅芳踪。艺立于技的基础之上,却自有其独特的生态。
③求艺,仅凭业内功夫还不够。宋人彭乘在《墨客挥犀》中说:“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①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慕则晴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短短数行,切中要害,值得细品。(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
④画花画猫非难事,画出花与猫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独特神韵,却不是光在画界下苦功夫所能达成的。此艺非技,须在画界之外求得。在界内苦学再久,用功再深,也难得艺上身。
⑤苏轼曾在一篇文章中讲僧维真画人像,道理也一样。僧维真画曾鲁公,起初不得要领,画的人像怎么看都没感觉。然而,只在画中人额上添上三道皱纹,作抬头仰视状,便极为相似。若是找不到“眉后三纹”,再怎么使劲,都难绘出曾鲁公的神韵。捕获到这“三纹”,不是画技,而是观察之功。(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
⑥画龙,点其睛,龙就活过来了;画人,捉其神,人就跃然纸上。人的神韵在何处?画谱里找不着,古画里也寻不见,一切皆在画界之外。
⑦真正的画师,成竹在心,不会老惦记画谱,拘泥于画法。只有画匠在画技上斤斤计较,原地打转,转不出大气场和大格局。
⑧诗家有云:功夫在诗外。画亦如是,功夫在界外。推而广之,哪行哪业不是这样呢?
⑨界内学技,成一匠之功,依法依规,有理有据,但终难成趣;只有在广阔的界外,摸爬滚打,下足功夫,方能攀登艺之高峰。
⑩何为界外?眼光、气度、感情、品性和德行等,诸如此类,是一根根无形的线,牵引着艺人朝着光明而去。
  【注释】①披哆:张开。
16.下列关于“界外功夫”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指画谱画法之外的各种功夫。
B.是指绘画技术之外的观察功夫。
C.是指各行各业立于技之上的诸如眼光、气度、感情等方面的功夫。
D.是指画师所具备技之上的诸如眼光、气度、感情等方面的功夫。
17.作者既然说第⑤段中的故事与第③段中的故事“道理也一样”,为什么还要再写呢?

18.结合下面一段文字,说说你对文中“技”和“艺”关系的理解。
法布尔被默忒林克赞为“昆虫的荷马”,其所著《昆虫记》被作家雨果称为“昆虫的史诗”。这些赞誉首先源于法布尔科学娴熟的野外观察和实验方法,以及他高超的写作技巧。当然,不仅仅如此,还源于他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对自然万物的欣赏与赞美等因素的加持,这些都给严谨的学术著作《昆虫记》注入了灵魂和生气。
【答案】
16.C(根据“画亦如是,功夫在界外。推而广之,哪行哪业不是这样呢”“何为界外?眼光、气度、感情、品性和德行等,诸如此类,是一根根无形的线,牵引着艺人朝着光明而去”可知“界外功夫”应该是指各行各业立于技之上的诸如眼光、气度、感情等方面的功夫。)  
17.二者论述的道理虽然一样,但是一个画猫,一个是画人,事例更加充分,有力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18.文中的“技”可以理解为法布尔的高超的写作技巧。此艺非技,须在界之外求得,“艺”可理解为法布尔在运用高超技艺的同时给严谨的学术著作《昆虫记》注入的灵魂和生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8 17: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