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让学校的“练习”变得更自由、更快乐、更有趣,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校教育中的“练习”是一个系统,应当把“练习”作为一个系统来开发。
“练习”无所不在。一线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从“记忆型教学”走向“思维型教学”,从“机械性练习”走向“有意义练习”。长期以来,我们不仅把儿童的作业设计矮化为运用特定知识和技能、习得特定内容的机械性练习,而且把这种机械性练习无休止地膨胀到等同于全部学科教育,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伤害了儿童的身心,而且异化了学科教育的功能与价值。我们可以探讨其系统设计的一些基本准则:基于课标的练习系统设计,基于单元的练习系统设计,基于差异的练习系统设计。理想的“练习”应当是开放的、探究的、自主的。
传统的作业单或测验卷令人生厌,死板、僵化、不容反思、不容修正、无可商量,单一的标准答案,唯一有效的办法是死记硬背。日本一家考试公司开始设计一种新型的作业单和测验卷,汲取了客观测验与主观测验的优势,可以反复修改,可以多重选择,可以相互商量,有充分反映个性表达的空间与机会,如对语文课文的主题做出个性化的解读。“练习”不是被动的、窘迫的、压抑的,“练习”应当是主动的、积极的、生机盎然的。“练习”变了,学习才会变;学习变了,学校才会变;学校变了,才会有好的人生、好的社会、好的未来。它理想的状态应当是开放性、探究性、自主性的作业,在这里,安全感、挑战性、主导性,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学校的“练习”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灵丹妙药。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练习”的精神与价值,正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所喻示的,我们应当求得一个在教师和伙伴的协助之下儿童能够达到的高度——“合理的负担”。为此,我们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以多学科的视野,通过多学科的统筹安排来展开系统设计。借助练习系统的开发,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练习观,并为练习的系统开发提供理论视野与实践指南。同时,在实践层面,培育有批判性、前瞻性、可行性的实践样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