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题1】“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解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意思是说知识积累深厚了,就能在取用之时左右逢源,取之不尽。对教师来说,就是强调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也即本体性知识的重要性。只有具备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在教学时才会游刃有余,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答案为A项。
【例题2】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
A.理论知识 B.本体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文化知识
【解析】教育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为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心理特点,教师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涉及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科学知识,也即要掌握条件性知识,所以答案为C项。
阶级性与等级性区分
古代东西方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主要有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等几大特征。考生需注意区分阶级性与等级性,这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一般而言,只要是阶级社会都会存在阶级性,阶级性是指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统治阶级一般都是学习治国和伦理之道以及御人术,被统治阶级一般会学习基本的劳动生产教育或者甚至不受教育;等级性是指不同阶级的人受不同的教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对等级性的典型阐释。
【例题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一思想反映的是教育的()
A.历史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生产性
题干的意思就是: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体现了古代社会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体现了教育的阶级性。所以答案为C。
【例题2】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的设置体现了古代教育的()
A.历史性 B.等级性
C.专制性 D.阶级性
“六学二馆”其中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官职不同的人的子弟分别上不同级别的学校,这明显体现了等级性,即“不同阶级的人受不同的教育”。因此答案选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