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全员赛课已经开始,我准备了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课,做为自己的课题。
本学期我们的全员赛课模式基本不变,集体备课——磨课——公开课——评课。我们的集体备课采用线上备课的方式,其他环节模式不变。
我们的线上集体备课安排在周一晚上,开始之前,我有点担心,这周一正好是中秋放假期间,会不会因此而出现冷场的情况呢?终于等到约定时间,想不到大家发言很积极,仅仅我这节课就讨论了40多分钟,还好施老师提醒了一下,大家才开始探讨王老师的第二节课。要知道,线上备课时,大家的讨论更有针对性,不会出现过多的玩笑话(实地集体备课有可能说着说着,就歪楼了)。集思广益,我的收获也非常大,教学环节在老师们的建议下,更加合理了。
今天早上,我约好了陈老师,进行磨课。陈老师不愧为经验丰富的、优秀的老师,她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我的缺点:话太多。她劝我不要因为怕自己的教学内容太多而抢占学生思考的时间,能让学生得出的结论尽量让学生得出来。陈老师是比较委婉地说出我的缺点的,但我自己知道,这个问题确实是我最大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我的教学水平之所以一直难以提升,这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趁热打铁,我连忙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将自己要说的话好好地删减一番。以下是我的设计从初稿到修改稿再到磨课稿的过程。
初稿(参考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胥各庄小学汪秀芹老师的设计方案)
通过五次画圆来做为主线,去学习圆的初步知识。
第一次画圆,是在学生已经在家里尝试过圆规的使用之后的正式画圆,主要目的是得出圆规画圆的三个步骤: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第二次画圆,是探究如何画两个一样大小的圆。为方便,可能会有学生直接使用同桌的圆规,或者借用瓶盖等直接拓印。为防止这种现象,特安排问题:同一个圆规画出的圆大小一样吗?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圆的大小和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有关。
第三次画圆,则是逼着学生们用圆规画一样大的圆。让学生得出圆规两脚尖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半径可以决定圆的大小。同时通过第三个圆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第四次画圆,开始脱离圆规。用直尺能否画圆?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圆的本质是因为半径相等,找到这些离固定点(圆心)相等距离的点,连接起来,也可以画圆。
第五次画圆,是一个非常大(半径5米)的圆。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学习工具太小了怎么办?同时巩固圆的认识: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修改稿(线上集体备课)
考虑到5次画圆,次数过多,进行调整。增加前测:画一个固定大小的圆,标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第一次画圆取消,直接改成视频学习。第二、三两次画圆合并成一次。同时学习圆各部分的概念以及半径、直径的特征。第四次直尺画圆不变,第五次画大圆。
第二次修改(磨课)
磨课之后,发现自己对学生扶得太多,有一种“担心学生得不出结论,而自己帮”的潜意识。这种行为反而阻碍了学生思考。针对这一点,我对教学设计的语言进行精简修改,得出教学设计的第二次修改稿。
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提升,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