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墨画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民族绘画,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潜藏着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和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尹少淳博士在《美术教育学》中提到,使美术学习行为发生的能量只能来源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内在的兴趣,才可以“让到达河边的牛主动地喝水”,甚至可以“让牛主动走到河边喝水”。这番话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启示着我在水墨画教学中,应激励和唤醒学生学习画画的兴趣,而不必想着要去教学生怎么画?画的又如何?
我始终认为孩子的脑子不是容器,而是火把,需要我们想着法子点燃。于是,我在《水墨游戏》水墨画课中,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喜爱之情,让学生认识国画工具的基本特征,感悟国画艺术的笔墨情趣。在课中我采用了游戏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探索大师们画画的奥秘:先让学生用毛笔直接蘸墨,在宣纸上上下、来回等来来回回“乱涂乱画”,让学生自主体验干笔的干、枯、涩以及飞白等特性。直到笔干墨渴时,我提问:现在,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学生们纷纷表示毛笔干干的,老是分叉,很难画下去。
此时我抛出一个问题:那么,我们样才能继续画下去呢?比一比,哪组办法多?没想到,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在小组里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可以蘸墨,有的说可以蘸水,在学生的争论中,我提出一起来试一试,借此让学生自主探索“继续画下去”的方法,也让他们高涨的热情通过体验释放出来。经过尝试和小组讨论,学生发现蘸墨和蘸水都可以让笔继续画下去。此时,我反问道: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画下去,可他们的效果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吗?学生有了前面的笔墨体验,直接就说出了蘸墨颜色深,蘸水颜色浅的水墨技法。我趁热打铁问道:你们能使墨色再变淡一点吗?学生一个个自信地说出只要加水就可以让颜色变淡。接着我让他们在宣纸上画出淡墨的效果,并观察宣纸的变化。通过笔墨体验,学生发现水越多,墨色越淡,水越多,宣纸渗得也越快。这样,学生就认识了工具的特性以及墨色的变化。在肯定他们的发现后,我抛出第二个问题:那么画得轻和重(提按)、快和慢(急缓)又有什么变化?学生经过体验,感受到画得轻,画的点就小,画的线就细;画的重,画的点就大,画的线就粗。
我乘胜追击引导:一笔下去,怎样画的线最粗?有了前面的体验,学生响亮地告诉我:可以把笔躺下来。还有的同学则在旁边补充到:侧过来,侧过来!通过富有趣味的笔墨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点燃,他们主动地学到了水墨画中“侧锋、中锋”的用笔方法。
最后,在课堂上以“怎样才能继续画下去”和“体验轻、重、快、慢的变化”这两个启发性的提问为依托,通过让学生自主体验笔墨的游戏性的体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水墨画的用笔用墨的技巧,初步感受到了水墨画的乐趣,为释放潜在的美术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趣味水墨的韵味学习,打破了传统国画程式化教学倾向,培养了学生学习水墨画的持久兴趣,为更深入的学习水墨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希望能以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在学习水墨画的路走得更长更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