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其中①属于犯罪,②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④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③是没有履行道德义务,不属于法律的范畴,所以排除③。正确答案选B。
2.【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违法和犯罪,主要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和理解。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散播限制新车牌照谣言”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而“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则违反了民法总则的相关规定,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由此判断D是正确的。A中的严重违法即犯罪,某装修公司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不属于犯罪;B说法正好与题干内容相反;C中的刑事违法与题意不符。
3.【解析】选D。分析可知A、B、C三项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D项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4.【解析】选A。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法律规范公民行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材料表明我国法律具有协调人际关系、解决人际纠纷,通过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①②符合题意;体现国家意志不是法律作用,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特征,③④不符合题意。
5.【解析】选C。本题考查违法行为。行政违法指的是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罚款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瞿某因醉驾被处拘役属于犯罪行为,C项正确,A、B、D三项判断错误。
6【解析】选C。本题考查民事活动。民事权利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C项说法错误;A、B、D三项认识正确。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法不可违的理解。第(1)、(2)问审题时应抓住“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结合材料中王某行为的危害性的大小以及“有期徒刑”等关键信息分析判断。第(3)问审题时应抓住“警示”,结合材料中王某的所作所为和受到的处罚来分析,可以得出法不可违、遵纪守法等警示。
【答案】(1)王某向低年级同学索要财物,向同学大打出手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2)王某入室盗窃、拦路抢劫等行为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说明他的行为社会危害性大,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所以是犯罪行为。
(3)谁都不能违法,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犯罪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