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特色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高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根据《南宁市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指导意见和申报评估办法》,为完成市教育局提出的“南宁市特色普通高中学校达标率要100%,实现全覆盖”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特色高中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素质教育,依托校本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按照“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的总目标,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依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 的发展思路与步骤,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培育“专业+专长”的教师,使“学校特色”成为学校的传统优势,创建“规范+特色”学校,形成“以德促智、学用相长、特色彰显、多元发展”为特色的教育品牌,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成为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特色高中。
二、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职工,面向学校全面工作的原则。做到全员参与,全面提高。
2.提倡多样。各年级组、各学科、各处室部门,根据自身的基础和优势,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3.注重内涵。建设特色学校,重在理念、制度、内容、方法的建设,增强学校发展的综合实力,把学校发展推向更深层次、更新阶段、更高水平。
4.强化过程。建设特色学校,重结果,更重过程;重现有条件,更重创新发展。把特色办学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贯穿于互动发展的全过程,在发展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
5.资源共享。立足学校与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切实让学校建设上水平、学生素质得提升。
三、特色项目建设内容
“诚爱”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体艺特长生培训和学生社团活动是我校传统特色项目,把它们打造成学校的特色品牌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中,我校“生命教育”等德育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化,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是我校德育品牌的发展基础。“诸子百家优秀思想浮雕群文化墙”和心理咨询室是打造我校“诚爱”教育德育品牌的重要基地。雕塑群(第一期)以儒家等十二个最具代表性流派的优秀思想为主要内容,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作用;心理咨询室作为我校心理团辅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我校“身心俱健”、“以德促智”打造“诚爱”教育德育品牌的中坚力量,早在2007年我校心理咨询室就因担任市长热线心理咨询顾问而闻名,作为城区心理咨询基地和示范单位,其多次荣获南宁市优秀心理咨询室称号;我校重视文理学科教学,实施的“‘1+1’同伴互助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取得初步成果,每年会考、学考通过率、大专录取率已接近100%,同时我校注意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体艺科技潜能并因材施教,近5年来考上大学的体艺特长生就有200多人;以体艺类为主的2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长年轰轰烈烈开展,其中合唱团、舞蹈队、街舞社、武术社、棋社、校园电视台、电脑机器人训练队等社团活动多次获市、区级比赛金银奖。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和成功的社团活动经验特色特色,为我校的特色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此,我校以打造“以德促智、学用相长、特色彰显、多元发展”四大特色为特色建设的主要内容:
1.以德促智:立足我校“诚信友爱”教育和“爱心”家访德育活动以及“身心俱健”心理健康团辅特色,打造我校“诚爱”教育德育品牌,促进学科成绩等全面素质的提高。
2.学用相长:以我校正在实施的“‘1+1’同伴互助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和“为基础,打造文理并重,全面发展的“学用相长”教学特色。
3.特色彰显;发挥我校多年开展的体育艺术科技类特长生培养模式的传统优势,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形成体艺特色学校。
4.多元发展;以德智体美劳并重和全部学科协调发展为基础,充分发挥文、理、科技等学科兴趣小组和各类学生社团活动优势,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多元成功,培育兼具体艺科技特长的“合格+特长”学生,打造“规范+特色”校园特色品牌。
“以德促智、学用相长、特色彰显、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既是对我校特色教育建设成果的总结和继承,同时也是教育思想、成才观的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它将实现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培养具有“合格+特长”的高素质现代人,培育“规范+特长”的现代化特色学校。
四、建设步骤与方法
第一阶段 规划论证阶段(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
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形成并转化为各部门的建设方案,确定重点,开展前期研究,进行综合论证,为全面实施规划作准备。
第二阶段 申报和实施阶段(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
特色学校建设规划进入申报和全面实施、运作并取得初步成效,通过实践---反馈---调整---实践,使规划建设更符合实际。接受阶段性评估。
具体做法为:
1.通过开展特色建设课题研究,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工作,以课题引领带动“传统项目” 向新的“特色项目”和“学校特色”发展,再由“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迈进,最终建成“品牌学校”。(科研处)
2.开发和完善必修和选修课程,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体系,引领学生的社团活动,拓展学生体艺科技发展空间。{教务处和科研处牵头组织,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各学科组、年级组分工落实}
3.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教师“专业+专长”培训、课改培训、特色学校建设培训,提高导师育人能力。(校办)
4.立足我校“诚实友爱”教育和“爱心”家访德育活动以及“身心俱健”心理健康团辅特色,打造我校“诚爱” 教育德育品牌,促进学科成绩等全面素质的提高。(政教处牵头,科研处和心理咨询室配合落实)
5.以我校正在实施的“‘1+1’同伴互助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打造文理并重,全面发展的“学用相长”教学特色。(教务处)
6.发挥我校多年开展的体育艺术类特长生培养模式的传统优势,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形成“体艺见长”的体艺特色学校。(教务处牵头,各学科组、团委学生会配合落实)
7.以德智体美劳并重和全部学科协调发展为基础,充分发挥文、理、科技等学科兴趣小组和各类学生社团活动优势,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多元成功,培养兼具体艺科技特长的“合格+特长”学生、培育“专业+专长”老师,打造“合格+特色”多元发展的校园特色品牌。(教务处牵头,全校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密切配合)
第三阶段 总结、评估、提升阶段(2017年1月至4月)
继续实施规划,全面取得成果,总结提炼和成果展示,发挥特色建设的示范、辐射作用,接受评估验收。
五、特色建设的措施
1.加强学习,注重引领,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明确学校特色建设的指导思想,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共识,使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成为全校上下的共同愿景和奋斗目标。
2.加强领导,明确分工,科学部署,扎实推进。
成立学校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特色建设的领导,做好学校特色建设的规划、统筹、目标制订,任务落实和特色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估。同时,成立若干个工作小组,具体实施特色建设工作。科学部署,分步推进,逐步深入。每年要分别制订特色建设工作计划,落实措施,进行阶段性反思、小结,分析问题,寻找对策,使特色建设稳步推进。
3.优化师资,落实保障,强化管理,构建机制。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具有良好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育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创办特色学校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特色教育应靠特色教师来实现。蔡元培先生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因此,在创建学校特色中,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要发挥教育科研的作用,培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及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广博的知识修养的“专业+专长”特色教师。
同时,特色学校的建设需要严格、科学的管理作保障,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形成并逐步完善特色建设的管理制度。一是导向机制,要建立“人人关心学校特色建设、个个参与特色建设”的局面;二是活动机制,要以活动为载体,促使特色凸现出来;三是考核机制,要根据学校特色建设的方向建立必要的考核、评估制度;四是激励机制,要建立专长教师、特长生的评估和奖励制度,对在创特色中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等,以激发教师、学生创特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经费保障制度,学校在不同阶段,根据学校特色建设需要,适当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使特色创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4.建设文化,营造氛围,沟通社区,形成合力。
统一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注重校风、校训、标牌、墙饰、永久性雕塑、宣传橱窗板报等校园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师生的心理行为及推动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学校特色的创建同样需要社会各界以及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因此,要向家长、社区广泛宣传学校的特色建设的方向、目标和阶段性进展,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社会、家长真正理解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重要意义,并取得他们精神上、物质上的支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5.加强落实,措施到位。
在不断深化国家级德育课题研究,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方面: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政治学科教师要结合本学科具体情况,以课题为抓手,从提高课堂教育效果入手,穿插渗透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思想方法、心理品质、法律意识、基本国情和传统美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以课题研究已有成果为指导,设立德育网络管理体系,成立“校领导——中层干部—年级组——班主任——学生会监督岗”为一体的管理队伍,对教室、食堂、宿舍、校门口以及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管理;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向家长汇报学校发展情况和交流德育经验,做到家、校德育一体化;聘请法制副校长,共同构建德育教育立体阵地。努力形成“家校联动、社校联动”的教育新环境。
6.建立多元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
确立“以德促智、学用相长、体艺见长、多元发展”的理念,建立多元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在促进优秀生发展的同时,要重点关注体艺科技等方面的特长生培养,帮助他们获得多元化的发展与成功。
7.建立特色学校研究课题,发挥科研引领作用。
学校成立特色学校课题研究小组,对特色学校建设进行专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指导教改实践。每个特色项目都要有课题引领,每学期组织特色教育专题研讨和成果展示活动;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丰富特色建设研究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