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底我参加了在高新实验一小举行的“发展数学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创新小学数学课堂”研讨会,听了周卫东、贲友林、俞正强、黄爱华、张齐华、钱守旺等名师上的示范课及讲座。这几天的学习我有很大的收获,也更深刻地感受到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和艺术化;还感受到他们的一些教学理念和思想,我也思考可以将这些收获用到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
一、教学前要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前,需要备课,而备课不能只简单地对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研究,还需要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不能只局限于本节或本单元内容,还要有延展性,需结合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高年级还需要联系中学的知识。在黄爱华“比的认识”一课中,对于比的应用,结合了六年级比例的知识进行设计和处理,学生对于“比”这个概念的理解显得非常简单和轻松,这种将课堂知识渗透于无形的功底是我做不到,也是我所追求的。备课时还可以像张齐华老师讲座中介绍的那样,对全国不同版本教材的同一个内容进行对比,衍生出适合自己教学的“课本”,寻找数学学习的新可能。
二、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新课标强调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开放教学,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去探索,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思想在这些名师的课堂中都体现得非常充分。在张齐华老师的“数据影响决策“一课中,看似不经意的“如果你是超市的顾客、经理、大老板,你最关心的是什么?“的课前提问,就将合理决策的种子埋入学生心里。在开超市的讨论中,师用一个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完全打开,整个课堂完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对话、争论、思考不断完善着自己的认知,学生数据意识和理性思辨得以提升。老师只是在中间不停地穿插、点拨和引领。整个过程中,一切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历经艰难,熟知其中的“沟沟坎坎”,必将印象深刻、记忆久远。
三、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并不是培养会解题的机器。在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掌握新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俞正强、周卫东等名师的课堂上,你能看到他们在教学新知时,都是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交流、总结等形式来探究新知,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语言表达等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
想成为一名好教师,还需具备良好的素质。有了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觉得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舍不得下课,还想再上。良好的素质并不是一两天能炼就的,需要在平时工作中多学习,多看教学专著,多进行教学研究,常反思。
在这些名师的课堂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最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每位老师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反思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还需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真正将“以生为本,培养能力“的思想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那个最喜爱的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