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21-7-16 00:31:03
|
只看该作者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3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世说新语》
[注释]
谓:问
何以也:用什么办法
坐:犯罪
诣:拜见
曷:通假字,通“何”
善:擅长,善于
1、解释文段中的词语。
习辞:
避席:
2、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
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5、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
6、“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7、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
1、习辞:能言善辩,长于辞令。避席:离开座位。
2、因为晏子是“齐之习辞者”;机智设喻进行回击
3、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4、译文: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5、齐、楚、不盗之民、盗贼
6、让楚王看见并借此侮辱晏子。
7、机智善辩 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现在 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我则) 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接着再)问:‘(他)犯了什 么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擅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