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7-15 02:27
标题:
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诣、禽”两个生字,理解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书写“梁、诣”等3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4.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讲杨氏之子这个故事,感受课文中幽默风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明确任务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在单元导读页上,你一定发现了这句话,“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在这一单元我们将一起走进那些风趣幽默的文字,感受其中生动的情境,认识那些智慧的人物,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本单元将走进哪几篇课文吧。
1.学生浏览单元课文。
2.读学习提示,了解本单元语文要素。
总结:本单元的课文真是古今中外异彩纷呈啊,两条语文要素提示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感受课文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同时还要关注在这表达中闪现出的智慧。
(二)方法迁移走进课文
1.回顾导入:我们一起走进第一篇《杨氏之子》吧,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了,你还记得吗?
预设:《古人谈读书》《自相矛盾》。
2.梳理文言文阅读方法。
预设: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
3.解释题目“氏”和“之”。
预设:氏是姓氏,之是的。
方法迁移:六单元已学课文《自相矛盾》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你的矛攻打你的盾,知道“之”就是“的”的意思。
4.巩固运用。
从“杨氏之子”提问“杨氏之女”什么意思,那你是谁氏之子或者谁氏之女呢?
预设:王氏之子、张氏之女。
5.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
预设:介绍世说新语。
总结: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第一遍朗读会有些拗口,先来听听同学们的朗读吧。学生朗读,生生互评,教师检查学生朗读及字音的掌握。
(三)借助注释理解词句
1.在读课文中,遇到多音字你是如何确定字音的呢?
预设:“为设果”中的“为”就是一个多音字,课文中的意思是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根据解释可以确定读音为四声为。同样方法“应声答曰”的“应”,应该是回答或随声相和的意思。
总结:同学们使用了据义定音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多加使用。
2.借助注释进行批注,理解字句意思
(1)关注“诣”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
(2)关注“为设果,果有杨梅。”
提问:谁为谁设果?怎么没有主语啊,这是古人的表达和现在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可以用之前的那些方法呢?
预设:结合语境,孔君平来做客,应该是杨氏之为孔君平准备水果。
(3)“夫子家禽”断句。
教师给出译文,引导学生再次自主解决有难度的句子。
3.游戏句意大闯关。
老师说现代文,学生说文言文。
预设: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孔君平诣其父。
这是你家的水果——此是君家果
杨氏之听到后马上回答——儿应声答曰
没听说孔雀是孔家的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总结:闯关成功,老师要夸你们甚聪慧,下面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读课文。
4.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生朗读课文。
(四)细读故事感受聪慧
1.问题驱动,预习中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呢?
预设: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慧?
孔君平说此时君家果,有什么言外之意吗?
杨氏之子为什么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为什么要这样回答呢?
2.自主学习。
学习提示: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甚聪慧”浏览课文,在书上圈画批注。
3.学生交流反馈。
①孔君平和杨氏之的对话:杨梅有杨,杨氏子姓杨,孔君平借此调侃杨梅是杨家的果子,而杨氏子同样用姓氏做文章,他联想到了孔雀,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梅对孔雀,君对夫子,果对禽,体现了杨氏子的机智
总结:孔君平说此时君家果的言外之意迎刃而解。
②未闻:是没有听说的意思,既反驳了对方又不失礼貌,非常的聪慧。
③应声答曰:就是孔君平话音刚落,杨氏子就立刻接上,这样的反应速度也是机智的表现。
总结:杨氏子小小的年纪,听得明,答的巧,处理快,委婉得体,真可谓是甚聪慧。
4.想象着情境,感受着风趣幽默的语言,再读对话。
5.积累课文,试着背诵。
(五)扩展阅读指导书写
1.扩展阅读《世说新语》。
导读:在世说新语里面还记录了许多这样智慧的孩子,有趣的故事,有的同学立刻就回忆起来,我们四年级时学习过的李《王戎不取道旁李》也是选自这本书,除了我们学过的课文,像这样的故事在世说新语里面还有很多,比如陈太丘与友期行,徐儒子观月,孔文举年十岁,推荐大家读读,感受风趣幽默的语言。
2.书写指导。
积累了课文还要关注本课应会写的生字。
① 指导“梁”上下等宽,上半部分紧凑,下半部分舒展。
②指导“禽”最后两笔是撇折、点。
3.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板书设计:
21 杨氏之子
甚聪慧 梁 禽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扩展阅读《世说新语》。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