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9 09:0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其人,才能会其意。之前对叶圣陶老先生的了解仅限于表层,知道他原名叶绍钧,字秉臣,知道他是文学家、教育家,是教育界的一代宗师。之后,我对叶老先生又更深的了解了一番,称呼他为叶老先生,只是因为这样的叫法很亲切,和他平时的为人很是有关,他的同事兼好友张志国对他的一个印象是:叶老对人的态度从来是严肃中有平易,平易中有严肃,严肃令人起敬,平易令人可亲。对于教育,他从来都是严肃的,用严肃的态度治学,他主张把爱学生和认真地教育学生很好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教的目的是为了不需要教。

   在《叶圣陶教育文集》这本书中,叶老不仅对语文教育上的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还对教育上的众多问题作了深切详明的阐述,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叶老先生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文中常常提到“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知识,乃是教学生学”;“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老先生通过这些言论,苦口婆心地告诉教师:教是为了不教,要做到为了不教而教。其实,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境界。

叶老虽已离开我们多年,但他的教育思想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教育正是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人的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试想,如果教师仅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就成了知识的容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丝毫没有创新思想,绝不可能成为高素质人才。

   “教是为了不教”,强化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简言之,“不教而教”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叶老讲“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这就是引导他们自学。我以为惟有能这样做的教师够得上称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家。”这并不是减轻教师的负担,放任学生不管,而是新课程目标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师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以权威自居,居高临下,或是不自觉地怠慢,冷落学生,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教师教、学生听的灌输式。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当下也有相当多的糊涂和错误观念。有人认为讲得越多越好,管得越细越好。而新课程则强调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因此,把教学定位为交往,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与此相适应,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既注重师生间的交往,也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往。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要求学生预习,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发起对课文的讨论,予以有效的启发;对学生的作文只给些评论和指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如何修改。教师在预设和教学时,要做到不能“告诉学生什么”,即使不能不“告诉”,也要做到越少越好。其次是教学的预设,必须是大块的,宜粗不宜细,不要太满,要留白,兼顾到教学的基本走向和目标的基本位置就行了。其三,教学的进程,要让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学,要激发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学习教材、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去发现问题、获取新知。其四,教学的步骤、环节,最好都从学生中来,问题从学生中来,学习方法从学生中来,结论也从学生的探索、讨论中来,而不是教师强加给课堂、强加给学生,更不是代替学生思维。其五,学生探究的结论,不必强求跟教师的预设完全一致,在保证正确价值导向的前提下,允许多元解读、多元表述。

   与其说这是看了《叶圣陶教育文集》过后的所想,不如说是叶老先生的个人魅力引起了我的所思,抑或说是叶老先生的文章所要传达的意思就是他本人关于教育的观点和治学态度。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可以说是一座山,也是一扇窗,他永远是我们敬仰的高度,更是我们教学的方向。仰望高山,不仅让我在教育思想上得到陶冶,而且在人格魅力上得到熏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6-19 09:02:19 | 只看该作者
读了叶圣陶的著作《叶圣陶教育文集》,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文中点点滴滴的教育思想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叶圣陶教育文集》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叶圣陶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临时抱佛脚”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经常发现时间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从《叶圣陶教育文集》这本书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想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那就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时我脑海中想起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叶圣陶用他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叶圣陶教育文集》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叶圣陶教育文集》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15: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