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8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08: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广东/李媛媛
意图及切入

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准备

让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字词;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整体实施

一、导入

请同学们看屏幕,他是谁?(臧克家)

1.作者简介

2004年2月5日,我国文坛再失巨擘,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

臧克家(1905-20O4),他是对我国新诗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认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

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

朱自清曾说:“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茅盾曾说:减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起来缅怀闻一多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

2.简介闻一多

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查阅的材料。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①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②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③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3.臧克家和闻一多: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4.所以这篇文章展现给我们的是: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

二、初读课文

教师邀请一位学生同读课文,一人一段,其他学生思考:

1.疏通字词,把生字词划下来。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闻先生恪守着怎样的“说”和“做”的原则?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

1.解决基础字词(略)。

2.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闻一多恪守着“做了不说,做了再说”和“说了就做”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三、研读课文

1.研读表现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成就卓越的段落。

教师:提起闻一多先生,我们头脑当中首先显现出来的是他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拍案而起的镜头。但事实上,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的身份是学者、诗人。他治学严谨、才华横溢、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的哪一部分最能表现他的这一特点?(第一部分)

默读文章的第一部分,把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成就卓越的语句划下来,并进行圈点批注。(不懂的可以标注出来。)

教师巡视。

学生质疑。

师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要注意朗读和艺术手法的指导)。

2.研读表现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的段落。

教师:一个如此“血性”的男儿,很长一段时间竟能“沉寂”下来做学问,甚至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种性格反差看似悖理,实则不然。

1925年,闻一多先生在给梁实秋先生的一封信中,他这样说:“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政治、经济有被人征服之虑,且有文化被人征服之祸患,文化之征服甚于其他方面之征服千百倍之。杜渐防微之责,舍我辈其谁堪任之!”可见,闻一多先生是想从探索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渊源中,寻找出医治我们民族病症的药方。闻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民族。”在他的眼里,做一个中国人比作一个文学家更重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他的言和行终生实践着这句话,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感受一下闻一多先生那种大义凛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

①指导朗读;

学生齐读(如果朗读不到位.可以请个别同学范读)。

教师重点指导朗读闻一多的几句话:指名读,齐读,师生配合读。

②造句。

按以下形式说说对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形象的理解。前一个空填写对人物的评价(用一个词语),后一个空要举例证明。

闻一多先生,他     ,你看     。

师生交流。

四、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

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2.精练含蓄

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了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

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却与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他借寸阴、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就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

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铸钢有力,富于音乐美。

五、拓展延伸

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像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文人,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请你说出一两句表达他们理想追求的诗,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陶渊明:“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六、小结

在世界近代史上,闻一多先生是唯一一个被数颗子弹从背后卑鄙地射杀的诗人。尽管时代已相隔久远,但一想到这残酷的事情,我们还是会禁不住一阵阵心疼!正如闻一多是那样地心痛李公仆的死,正如那些“‘李公仆”们是那样地心疼万千底层百姓的挣扎着的生存。面对死亡,闻一多先生没有丝毫的惧怕,他曾说过:“生命的量至多不过百年,他的质却可以无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发展,生命的艺化便是生命达到高深醇美的唯一方法。”让我们永远称颂这位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七、布置作业

1.掌握字词。

2.在闻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许多文人、学者、革命家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请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体会人们对这位伟大的诗人的深刻缅怀。

附录:

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诗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周恩来:“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挽一多先生》:“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一多画像》: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生字词较多,预习显得尤为重要。课文内容时代久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臧克家和闻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

朗读的效果较好,通过朗读,让学生很好的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把握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本课设计了圈点批注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过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化阅读。

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讨论题,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发言比想象中的还要踊跃,不断有新的亮点产生,把这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08:57: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片段

多媒体出示讨论题: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这些山水田园诗人也像闻一多先生一样,生活在政局多变、社会动荡的年代,他们也曾有着自己大济苍生的志向,最后却都寄情山水。而闻一多先生凭借自己的才识完全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也可以潜心研究学问,但最后他却不顾自身安危走出来投入到革命中去,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两种做法你赞同哪种,为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开讨论。希望大家都能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同组内的同学也可以互相质疑、辩论,为发言做好准备。

学生:在四人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气氛活跃。

教师:在教室巡视,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及时掌握学生的各种想法井给予充分肯定,特别鼓励个别较内向的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做好发言前的语言组织工作。

三分钟后……

教师:好了,讨论到此结束。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都十分热烈,有的小组内部意见还不统一,经过一番辩论后,相信大家更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也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证明材料作论据。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积极性很高。

学生A:虽然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选择,我认为这无可厚非,但像闻一多先生这样忘我的进行学术研究、全身心投入到革命热潮中去的做法,我认为更应该值得我们歌颂。正是因为有了这类人的存在,我们今天才可以衣食无忧地坐在这里学习;如果人人都像陶渊明、王维、孟浩然那样明哲保身,那么黑暗腐败的社会什么时候才能被推翻呢?

学生B:可能绝大部分同学都会在这里说闻一多先生为了革命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做法值得歌颂,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他的身份是一个诗人、学者,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革命者。作为诗人、学者,最大的贡献不就是在文学方面研究出新的成果,为后辈们的学习和研究铺路,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诗歌,这样才能将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精髓发扬光大。如果闻一多先生当时没有牺牲,在他的剩余时间中说不定会写出比《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更为优秀的理论著作呢!

教师:好,这下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啦!这位同学说得头头是道,肯定是动了一番脑筋的。那么其他小组的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呢?

学生C:我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同样生活在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年代,陶渊明因为对现实的不满,就干脆隐居起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做法,所以他只能想象出一个“世外桃源”来聊以自慰,根本没有任何作用。而闻一多先生虽然只是一介文人,却能直面社会的黑暗,并且还勇敢地发出反抗的呼声。“做”永远都比“想”更有意义,不是吗?

学生D:可是历史的发展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所能改变的。闻一多先生的牺牲,尽管英勇,但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来说,又有什么影响呢?他们可能正在窃笑又少了一个为民主而呐喊的人了!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永远地失去了一位卓越的学者。假想一下,如果当时王维和陶渊明还在冥思苦想如何改变社会,可能就没有了今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佳句了,《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也将不复存在。这可是我们古代文学的瑰宝呀!

学生E:闻一多先生的理想是建立民主、和平的社会,相对于那些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来说,他显得更伟大,因为他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即使到了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样的人还是能得到大家的认同。例如在2003年春爆发的非典疫情中,有多少的医护人员牺牲在了手术台前,看着新闻报道,我不禁热泪盈眶,对他们肃然起敬,没有人会认为他们的死亡是无意义的。2003年,神州五号的航天员杨利伟冒着粉身碎骨的生命危险,成就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还有每年的抗洪抢险,我们的武警战士深入到灾情最为严重的地区,解救灾民、运输物资,置自身的安危于不顾。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他们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值得永远歌颂!

……

学生各抒己见,将课堂气氛渐渐推向高潮。教师对不同的意见应给予肯定,适当点拨,不要将传统的条框强加在学生身上。

教师小结: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古人保全了自身的高尚品德,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文学名篇,当然值得我们歌颂。闻一多先生不顾自身安危,投入到革命热潮中去,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更值得我们钦佩。让我们用诗歌般感情真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那份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去讴歌那些在平凡岗位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祖国默默奉献的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8 03: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