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占着重要的地位,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能更加有效地助力孩子的成长。班级内部可采取集体讨论的科学策略,可帮助孩子们厘清思路,逐步改善说谎的习惯,发挥学校教育应有的积极作用。
交流才能合流,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情绪调节和抒发。实践证明,积极情绪、情感的参与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消极的情绪如焦虑、抑制、沮丧、怀疑等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教师可在集体的大环境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的评价和解释,正确分辨谎言的善恶,及时消除负面情绪和不良影响。那么我们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辨一辨:以下事例中那些是“善意的谎言”,哪些是“恶意的谎言”?1.小红和小刚是姐弟,小刚不愿意喝药,小红就会哄着弟弟:“这个要一点儿都不哭,你瞧,我和给你看。”说着就喝了一勺,小刚也学着姐姐的样子把剩下的药给喝了。2.小明在学校里收到了高年级学生的欺负,身上都是淤血。但是小明怕妈妈担心,就对妈妈说这是自己不小心摔倒时磕碰的。3.小涛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亲眼看到了一场车祸的经过,肇事者撞到了人行横道的行人,当时马路上未装有监控。而由于肇事者是自家的亲戚,小涛就谎称是行人闯红灯过马路致使车祸发生。第二步,议一议衡量“善意的谎言”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总结——说的人出发点是好的,且充满正能量;有助于事情的圆满解决;不能无视规则,僭越法律。学生明白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去甄别谎言的“善恶”,明白了谎言有时候谎言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若无济于事请的解决,甚至是突破了做人的底线,冲破了规则,僭越了法律,那么这种“谎言”绝对是恶意的。
通过大范围讨论,学生在集体的大环境下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所有的负面情绪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对“谎言”一词的积极理解。即使孩子以前有过不算善意的谎言,也在如今的集体讨论中化整为零,重新开始。
说谎是小学生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行为,它不仅是一种错误的道德观,也是一种亚健康的心理问题。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成人是不同的,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更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考量他们的行为。当孩子出现“谎言”时,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孩子在“谎言”中吸取教训,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家庭和学校应携手共进,用更缜密的心思,更智慧的技巧,更善解人意的爱心,及时调整自己的目光,学会把学生的任务看成自己发展的起点,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在无声中润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