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8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懂学生》阅读感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7 13:0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堂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极其重要的,在课堂上教师能否真正读懂学生,是判断课堂效果的重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什么?学生在学习后要达到怎样的认知水平?以及学生应掌握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都是教师站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本次的阅读,给我带来很多感悟和启发。

在每一节上课时,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读懂学生、思考教学。教师只有读懂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读懂学生的需求、读懂学生的思维、读懂学生的情感等,才能全面掌握了读懂学生的有效途径,只有读懂学生,教师才能因材施教。

在课前读懂学生。教学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教学,对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在学习时不必重复,以免打消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中读懂学生。课堂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交流和生生互动交流的过程,读懂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读懂学生的真实思维。当学生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时,教师要读懂这些方法和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发言、交流、随堂练习中读懂学习效果,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在课后读懂学生。教师要想知道学生是否真正学会,需要再课后走进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另外,通过作业分析,包括错误分析读懂学生,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以及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做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我们只有走下讲台,倾听学生、走进学生,重新审视学生的时候,才能发现学生的无限潜能和创造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3-27 13:00:57 | 只看该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职业就是研究人。”初看这句话还觉得怎么与自己以前听到的不一样,总是听到别人说,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两句话对比来看,不禁陷入思考,教书育人的前提应该是要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再谈教书育人,应该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了解学生,要求我们要去研究学生,要去读懂学生,这也往往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忽视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满堂灌”,每节课所有的知识点都要非常详细的讲给学生听,总是觉得一节课的时间怎么这么短,什么都没讲就下课了;或者会觉得什么都讲给学生了,为什么做题就做的那么差,怎么什么都不会。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读懂学生,不知道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造成了目前的局面,课堂上讲的面面俱到,现在想来并不是什么好事。教学本应该是再建构、再创造的过程,要真正落实“以学论教,少教多学”。

在文中看到宋老师举的一个例子,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如何找准教学起点,找准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宋老师采用了谈话导入,通过谈话去了解学生,顺势开启新课。与之前有一次尝试的以框架的形式将课程纲要分享课一样,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新学期的教学。

没有“读懂”,真正的教育将很难发生,当我们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后,就尝试着去做,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总结并掌握读懂学生的方法策略,帮助孩子真正的有所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3-27 13:01:13 | 只看该作者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的,对学生而言,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课堂,不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只听,而是要互动,产生共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策略,从一味地灌输知识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很多老师当课堂中出现了预设之外的情况时,不能灵活地进行应变,而是将这些突发的状况重新拉回到自己准备的教学环节当中,这样就没有考虑到在课程当中的生成。预设,只是我们所预想到的,但实际的可能发生的情况,远远我们要比我们预设的要多得多。

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水平也不尽相同,我们应尝试用不同的表征方式向学生传达知识。例如,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多半是具体形象思维,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子、画图的方法向学生呈现;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进行过渡,我们在向学生讲解时,可以加以总结性的语句,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的整理。

在学生做错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知道学生哪道题出错了,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出错,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因为有可能一些错误是老师没有想到的,老师觉得学生已经掌握的地方,学生却出现了不应该的错误,说明教师的预设并不准确,因此,对于错误的内容教师一定要细心的分析。

我们都想让课堂变得灵活一些,如果学生提出一些观点,我们也想去解决,但是有的时候会觉得学生提的这些观点在我们预料之外,不是我们最初的预设,因此,又会将学生的回答拉回到自己原来教学计划计划当中。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的,我们没有做充分的预设,要想应对学生灵活多变的回答,就要做足充分的预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3-27 13:01:31 | 只看该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职业就是研究人”,我想换句话说就是研究学生,学生作为成长发展的个体,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老师需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而不是静态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如果仅评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推断学生的发展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心里特征,发展水平,才能准确地把握教什么和学什么,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书中,给出了读懂学生常用的方法:过程观察,交流访谈,作业分析,让我清楚了读懂学生不仅仅只停留在课上与学生相处的40分钟,还包括课前和课后的访谈,作业分析,也并不只是判断对错,错题重点讲解那么简单,需要仔细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即要“知其因,晓其果”。

在不能提前见学生,不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的情况下,我们如何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以及数学学习的基础,宋老师关于《圆的认识》这节课的做法给了我一些启示。

第一,了解学生,无论放在课前,课中,课后,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一个前提,只有了解学生,才能读懂学生的起点,针对性的施教,落实“以学论教,少教多学”,从而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一直以来,我都崇拜那些具有教育智慧的做法,宋老师的这种做法简单中蕴含着不简单,朴实中彰显着智慧。我也从中明白了,追问,沟通,放手不仅能帮助我们走进学生,读懂学生,还能够点燃教师教育智慧的火花,促进师生在教育教学中智慧地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1-3-27 13:01:45 | 只看该作者
在读《读懂学生》之前,我所了解的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只是简单的几句话,表示的是大部分学生的一个整体学情分析,没有把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知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殊性,教师因材施教的重点在于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困难点,在设计有针对性地教学活动。但是如何找到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障碍,我却有点没有方法,一直是“亡羊补牢”。

最常用的方法是课堂上观察学生情况,作业分析,从而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以及学生的思维活动。然后再针对这些情况,教学策略做出相应调整。这样其实课堂效率并不高,一直在花其余时间进行“亡羊补牢”。

如果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前测,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认知基础,从而对学生的认知障碍进行突破,然后通过课后检测进行针对性地练习。我想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1-3-27 13:01:57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第一章第一节,讲述了“读懂学生”的意义和价值,教师的职业就是研究人,研究学生,读懂学生具有必要性,尤其是对于我们一线教师具有它的价值所在。

关于数学教学的研究,主要在于研读教材和研读教学方法,应着重倾向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需求,切忌用简单单一的方法面对所有学生,学生是积极主动的,所以要做到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对于读懂学生存在着大量的理论支撑,苏格拉底、杜威等大家都有研究,在20世纪国内开始起步,理论需要联系实际需要,应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

针对读懂学生的三个方法反思自己。首先过程观察,我把它做到了常态化,课堂上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后进生的水平。其次,交流访谈。此方法让我感到较难实施,课前课后时间有限,也忽视了此环节。第三,作业分析,每次作业我都有意识去分析学生错误,但是不够深入,所以应该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读懂学生”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中,应有意识去应用,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3: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