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丨文言文阅读讲义:伯牙善鼓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17:0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片

一、重点词句

1.通假字

卒逢暴雨。

卒同猝,意思为:突然。

2.古今异义

(1)乃援琴而鼓之

古义:拿,拿过来;今义:援助。

(2)初为霖雨之操

古义:琴曲的一种,曲调凄婉;今义:抓在手里,拿。

3.一词多义

善①伯牙善鼓琴擅长,善于

②善哉好

4.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伯牙善鼓琴

原意为:打击乐器;句中意为:弹奏。

5.重点实词

(1)志在高山      志:这里指用音乐表现的意境

(2)伯牙所念    念:想

(3)锺子期必得之    得:领会

(4)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山的北面

(5)止于岩下    止:停留

(6)乃援琴而鼓之    援:拿,拿过来

(7)初为霖雨之操    初:起先

为:动词,弹奏

(8)锺子期辄穷其趣    辄:总是

    穷:穷尽

    趣:旨趣,意旨

(9)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舍:放下

(10)想象犹吾心也    犹:如同

心:心意

(11)吾于何逃声哉    逃:躲避

6.重点虚词

(1)之  ①锺子期必得之代词,代指伯牙的琴意

②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助词,的

③乃援琴而鼓之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2)于   ①伯牙游于泰山之阴介词,在

②吾于何逃声哉介词,从

(3)伯牙乃舍琴而叹曰连词,于是,就

(4)吾于何逃声哉疑问代词,哪里

7.重点句子翻译

(1)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凡是伯牙心中想到的,锺子期一定能领会。

(2)锺子期辄穷其趣。

锺子期总是能穷尽它的旨趣。

8.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①伯牙游于泰山之阴。(状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伯牙于泰山之阴游”)

②止于岩下。(状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于岩下止”)

(2)省略句

志想象犹吾心也。(省略主语“子”)

二、内容探究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和“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图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吾始困时         困:贫困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谋:谋划

(3)知时有利不利也    时:时机

(4)吾尝三战三走    走:逃跑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C.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解析】本题考查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A.动词,分,给/介词,和;B.介词,表被动/介词,在;C.代词/动词,到、往;D.都是指“……的人”。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羞耻。

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识人知人的贤士。





图片



【甲】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fán):焚烧。③睽:背离,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慰问。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⑥剧:流畅,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表示谢意。奉,敬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岂独我乎     岂:难道

(2)故及此耳    故:所以

(3)及荆公当国    当:掌管

(4)少述适在焉    适:正好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 但 不 知 何 处 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孙少述)于是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4.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远离家乡      B.谋官不顺

C.财物受损    D.身体不适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文中“某到京师”可知,王安石是远离家乡;根据“未得所欲”可知其求官不顺;根据“为生之具略尽”可知是因火财物受损。故选D。

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示例:①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自己的近况,让他不必担心;②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③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17:10:04 | 只看该作者
伯牙善鼓琴 《列子》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段层精解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①//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cù)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zhé)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②
  伯牙擅长弹奏琴,锺子期善于聆听。伯牙弹琴,用音乐表现的意境(出现)攀登高山的情景。锺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啊像泰山!”伯牙弹琴,意境(出现)流动的水,锺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啊像江河!”凡是伯牙心中想到的,锺子期一定能领会。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历,突然遇上大雨,停留在岩石下面。心里悲伤,就拿琴来弹奏。先弹奏连绵大雨的乐曲,再奏出山岩崩塌的音乐。每弹奏一曲, 锺子期总是能穷尽它的旨趣。伯牙放下琴叹息说:“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你)心里想的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如何能在声音中隐匿自己的真实感情呢?”
第①层:总写伯牙、子期的特点,再具体写子期善听。第②层:伯牙遭遇暴雨就通过鼓琴来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而锺子期每次都能够理解他的琴声,进一步说明知音难觅的道理。
续表
【文学常识】1.列子,名列御寇,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庄子同为道家代表人物,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2.《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全书基本是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发人深省,隽永味长。
【文章主旨】本文讲述了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表现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感情,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成语】高山流水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文言现象
词语
例句
意思
通假字
卒逢暴雨
“卒”同“猝”,突然
古今异义
乃援琴而鼓之
古义:拿,拿过来;今义:援助
初为霖雨之操
古义:琴曲的一种,曲调凄婉;今义:抓在手里,拿
一词多义
伯牙善鼓琴
擅长,善于
善哉
词类活用
伯牙善鼓琴
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虚词
锺子期必得之
代词,指代伯牙的琴意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助词,的
乃援琴而鼓之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介词,在
吾于何逃声哉
介词,从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连词,于是,就
吾于何逃声哉
疑问代词,什么,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07: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