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腊八粥
【课前解析】
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关注文章内容: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
关注腊八风俗:“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有营养,确实是很享受的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4.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于是,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出示课件1:
教师引发思考: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吗?指名学生谈谈对腊八粥的印象。
预设1:腊八粥是腊八节时吃的一种食物。
预设2:腊八粥由八种谷物熬制而成。
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
出示课件2:
(板书课题:腊八粥)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腊八粥的资料,在课上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教师引发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1:讲了八儿渴望喝腊八粥,并喝到腊八粥的经历。
出示课件3:
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重点指导“匙”的读音。
钥匙(shi)汤匙(chí)
“匙”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chí”。
(3)教师出示本课词语:
腊八粥 甜腻 搅和 可靠 猜想 肿胀 粉碎 外套 染缸 解释
(4)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教师继续引导: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1: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预设2:作者主要写了八儿盼着吃腊八粥的种种表现。
预设3: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时的惊奇,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
出示课件4:
教师归纳总结:同学们刚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呢?
预设:对于写事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六要素进行概括。
教师小结: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可以紧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出示课件5: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文,概括本文内容,并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这是对全文整体的把握,为更好体会人物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做铺垫。)
三、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
预设1:作者通过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
预设2:作者用了非常形象的具体词语表现出大家吃粥时快乐的样子。
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出示课件6:
教师组织交流:
(1)“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甜的腻腻的感觉,说明了腊八粥十分美味。
(2)抓住重点词句,如“糊糊涂涂”“大碗大碗”“大匙大匙”等,想象粥的制作过程和人们吃粥时的感觉;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沸腾的粥是什么样子的,从“叹气”一词体会运用拟人的写法的好处,感受腊八粥的美味。
教师指导写作: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问题的铺设,吊起学生的胃口:是怎样的粥有这样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研究文本的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