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这份“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中”,我们四年级组主要是从:课堂上教师如何教的视角去观察分析王老师对学生预习的管理。我组老师从多个视点进行观察记录。下面,我先将自己的观察记录汇报给大家。课中,学生在质疑时提出了以下问题:
1、“宝盖头”的“侦察”与“木字头”的“侦查”有什么区别?文中问什么要用“宝盖头”的“侦察”?
2、用童话这样的形式来写这篇文章有什么好处?
3、我们要为鸟儿做些什么?
4、第四份侦察报告“加急电报”说明了什么?
5、如果没有了鸟儿,我们可能会怎样?
6、第三份侦察报告写的是海鸥不能飞翔,为什么以“飞翔”为题?
可以看出:学生的预习是有效的,提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再说说教师的课堂提问,经过记录,这堂课教师启发式提问的次数约为6次,低效提问两次。
接下来,我把“以学定教”与“课堂提问”两个视点相融合,评析这堂课教师教的有效性。学生在预习后提出的问题不少,王老师重点处理了两个问题:一是区别“宝盖头”的“侦察”与“木字头”的“侦查”,二是第三份侦察报告写的是海鸥不能飞翔,为什么以“飞翔”为题?在帮助学生解决这连个问题时,王老师并没有进行生硬地讲解,而是通过行之有效的不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内化问题。我重点谈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学生提得很棒,很有深度,所以,开始时,其他学生也无法解答。而老师也并不急于求成,而是把它留在深入文本之后再解决。当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汇报学习第三部分时,教师适时重现此题,她通过课件出示了两组对比强烈的图片,用自身充满情感的语言去渲染气氛,再进行启发式提问:看到这样的海鸥,再看看“飞翔”二字,你有什么感受?此时,学生心中早已充满对海鸥的同情以及保护鸟儿的责任感,先前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自然也在此时水到渠成地解决了。
从这堂课呈现的教学效果来看,教师对问题的指导是比较成功的,她做到了重点突出、处理灵活,做到了“三环五步”教学模式提出的“三讲三不讲”。
当然,在这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时,也有一些小小的疏忽:课中,有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用童话这样的形式来写这篇文章有什么好处?王老师当时说:这个问题我们留待学完课文之后,咱们再来解决。但整篇课文学完后,教师似乎忘记了这个问题,并未引导学生去解答。
还有个小小的建议:教师在处理完第一个重点问题:“宝盖头”“侦察”与“木字头”“侦查”的区别后,我觉得教师可及时简单归纳一下辨别词语的方法,比如:一、查字典;二、结合课文内容去区分;三、用两个词中不同的重点字分别组词,找出区别。我想:学法的总结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有好处的。
这些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