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专题研讨活动纪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3 13:5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月29日,安庆市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健康路

小学举行,来自全市共四十余名领导、专家和老师参会。健康路小学毛燕华老师和人民路小学李琳老师奉献了两节精彩的故事教学课,来自健康路小学和人民路小学的七位小朋友们用英语绘声绘色地演绎了趣味小故事。短暂的三节课时间让我们感受了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无限魅力。

课堂教学,百花争艳

两节故事课教学各有特色。健小毛老师展示的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故事教学。毛老师通过带领学生去“nature park”,先复习有关动物正在做什么的句型,然后呈现,将故事具体形象化,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与理解,并创设了各种相关任务,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合作表演,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作用。

人小的李琳老师教学的是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三

单元C部分的故事。本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把词汇和句型融入到有趣的故事当中,将静态的文字变的生动起来,使学习的内容鲜活起来,将教学内容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并通过复述、表演、再构等活动将其转化成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两位老师充满快乐的魅力课堂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

故事演绎  惟妙惟肖

    在随后的活动中,由人民路小学和健康路小学的五六年级的故事大王们给在座所有老师展示了一场精彩的故事会。人小的吴若宬、汪雨懿、张煜子、张子雅四位小朋友纯正洋味的口语和绘声绘色的演绎让在场老师叹服。健康路小学的黄皆源、王嘉瑞、方格致三位同学所呈现的动物故事,诙谐幽默,惊险刺激,吸引了所有人的耳朵。通过孩子们的展示,也让我们看到了平时两校的英语老师在故事教学上的所取得的显著效果。

专家引路   拨云见日

第三节课,来自大观区和迎江区的两位教研员对今天的两节课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点评,引起参会的老师共鸣和反思。大观区的何雪晴主任感叹了毛老师的课就是一场精彩的show。情景优美,引人入胜。老师教学环节清晰,图文并茂。整节课任务驱动,环环相扣。学生的表演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道具准备生动有趣。美中不足的是老师还应强化细节,如口语,板书,在强化有声阅读之余,还应重视无声阅读,引导学生静思,注重语言的内化。迎江区的陈晓春老师点评了李琳老师的课。他从四各方面点评了李老师这节课的精彩:1、Chant导入,激发兴趣,点燃激情;2、在故事情境中体验、感悟、理解文本材料,化繁为简,化难为易;3、师生互动,再构文本,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4、用真实任务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内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李老师设计了朗读,背诵,复述,表演再构等系列活动促成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他还指出,李老师的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Learn by using. Learn for using.”的 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专题讲座   高屋建瓴

最后,安庆市英语教研员陈俊主任就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做了专题讲座。陈主任分别从故事教学的意义、故事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故事教学的基本步骤、故事教学的建议四大点进行了阐述。。首先我们要明确故事教学的意义,故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言素养,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在故事教学中可以渗透学生的品德教育。其次,陈主任指出了故事教学所具备的几个特点:语境、情节、趣味、难度。第三,故事教学的步骤可以分为:1.故事导入。2. 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看图、听录音、看课件等3. 指导学生分步阅读故事,理解扩展性语言。4. 再次完整熟悉故事,感受故事,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故事。5.模仿、表演故事:角色扮演,故事表演。6.复述故事。7.再构文本,改编故事,创新拓展。最后陈主任提出了故事教学的几点建议。1. 分层要求,因材施教。2. 学习策略,主动发展。3. 利用课外活动,延伸故事教学。陈俊主任的精彩讲座给我们的故事教学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指出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座老师都表示受益匪浅。

美丽的五月是热情的,热情的五月是丰实的。这次教研活动全面展示了我们潜心研究故事教学的丰硕成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揣摩,在课后反思中进取,在专家引领下成长。相信我们区的小学英语课堂会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中阔步向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8: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