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示范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能用的水只有这点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12:1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能用的水只有这点儿(科学)
一、教学目标:  关注目标:关注地球上水的分布, 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初步形成节约用水意识。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地球水资源的现状, 分清淡水和咸水, 懂得水对人类及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一些节约用水的简单方法。  态度目标:爱护珍惜水资源, 敢于指出并阻止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参与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并能劝说别人节约用水。  
二、教学方法:模块图分析、讨论、实验。  
三、教学准备:地球仪若干个、咸水(盐水)、淡水各1杯、盆栽绿叶草本植物4盆。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  谈话:了解水分布情况

  (一)导入:小朋友, 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水, 水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完的吗?  (二)分组观察地球仪, 哪些地方有水。通过观察地球仪, 初步了解地球水资源的现状, 分清淡水、咸水, 明白淡水资源的珍贵, 初步形成节约用水意识, 爱护珍惜水资源。

活动二:了解水的作用

  哪些地方有水? 水有哪些用处?  通过快速联想, 懂得淡水对人类以及有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一)快速联想:1.哪里有水?(河、湖、井)   2.水有哪些用处?(饮用、灌溉、养殖)  (二)讨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需要用水?  (洗碗、洗菜、洗米、洗衣、洗澡、煮饭、浇花菜)  (三)观看实验录像:  取4盆生长良好的温生草本植物, 老师和小朋友分别用咸水、污水、淡水浇灌, 然后分别放在阳光下, 两天后, 可见叶片日渐枯萎, 从而使幼儿明白植物和人一样需要喝淡水。
活动三:能用的水只有这么点儿

  分析模块图:  (一)地球上淡水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资料), 尽管地球表面积的77%是水, 并因此被称为“水球”, 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却很少, 地球上97%的水是海洋中的咸水, 剩下3%的淡水中, 有3/4存在冰川和极地冰帽中, 因此, 地球的总水量中只有0.6%是液态淡水, 而且这部分淡水中有78%是地下或土壤中。  人们需要的淡水就取自这有限的地下水和地表水, 有的区域中地下水的储量丰富, 但必须钻透地层或岩石才能取之, 难度大、费用高。另外, 有些地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已被污染, 淡水的供应量就更为有限了。  (二)讨论:1.能用的水只有这点儿?   2.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1)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怎样节约用水?   3.为什么要节约用水?  资料:  节约用水是解决地球水资源私有制的一个有效措施, 每人节约1滴水, 就会少耗费许多能源, 减少许多污水量。  地球上水很多   , 但人类可以利用的水却是其中极少一部分, 我国水源总量是丰富的, 但人均占有量却相当少, 加上开发治理和污染, 水危机迫在眉捷。因此, 节约用水就成为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的一个必要措施, 节约每一滴水都能改善环境, 减轻地球负担,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节约用水吧!  (三)从我做起, 节约用水   1、适度拧开水龙头, 避免造成流量过大的浪费现象, 随时随地关紧水龙头, 不要让清水流失。   2、一水可以多用, 洗菜的水可以浇花、洗手, 洗衣服的水可以留着擦地、冲厕所。   3、洗澡时采用省水的淋浴, 即冲即用, 擦肥皂、刷牙、洗碗、筷时, 要关上水龙头。   4、发现水龙头有滴漏现象时, 用水盆接住滴漏的水, 然后请大人及时维修。   5、劝妈妈衣服少的时候尽量用手洗, 这比用洗衣机省水、省电。   6、发现有人浪费水, 应及时阻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12:19:10 | 只看该作者
能用的水只有这点儿 .zip (4.13 KB, 下载次数: 295)



打开微信关注幼儿成长园地公众号,免费获取解压密码及各种资料。
如果已关注,请进入“幼儿成长园地”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请打开微信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本站公众号添加微信号:youer698   方式,打开微信,添加朋友,点下面公众号,输入youer698 ,点击搜一搜。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5: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