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示范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乐乐熊的小花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3:4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班阅读 乐乐熊的小花伞
设计思路:
  小班孩子自我中心、依赖性较强,遇到一点问题就会哭。绘本中的乐乐熊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它聪明、可爱、勇敢,爱于助人,是孩子们学习的一个典范。这个绘本中的故事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逼真,情节跌宕起伏,能激起小班孩子的阅读兴趣。
  小班孩子的观察注意力较差,所以解读这个绘本后,充分考虑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根据故事情节将活动目标预设为:1、观察画面,大胆表达乐乐熊使用小花伞的有关情节,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2、通过讲讲演演有趣的故事情节,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大胆表达乐乐熊使用小花伞的有关情节,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讲讲演演故事中的有趣情节,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小花伞一把,头饰:小熊、大灰狼、小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PPT1:*小熊乐乐在熊猫商店里买了一把伞,这是一顶怎样的伞呀?
  *小花伞有什么用?
  ( 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自由发言,引起幼儿联想,引出主题。同时为后面的故事内容做铺垫)
  2、教师小结:是呀,小花伞的用处可多啦,可以遮太阳,可以遮雨……

二、阅读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过渡语:我们看看乐乐熊的小花伞有什么用呢?
  1、观看PPT2:*乐乐熊撑着小花伞走呀走,来到了哪里?它在……(通过画面上的“?”留给幼儿想象思考和空间)乐乐熊遇到了问题啦,这个“?”就是表示有问题了?
  *那我们来帮帮小熊,想个好办法?
  2、观看PPT3:*乐乐熊手里拿了什么?它是怎么过河的?(幼儿运用语言表达乐乐熊聪明过河的情节)
  3、教师小结:乐乐熊把小花伞当成了小船,坐在小船里安安稳稳地渡过了河,小花伞真奇妙!
  4、根据乐乐熊的表情,寻找图书中相关的画面
  *画外音:“救命呀,救命呀!”乐乐熊跑过去一看,就很生气!请宝宝找一找,哪幅图片是乐乐熊生气的样子?
  *出示大图书,请幼儿寻找大图书中的画面,并学习说出页码。
  *将图书中的画面在PPT4中播放,让其他幼儿仔细观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在引导孩子观察的基础上,可告诉他符号的含义:乐乐熊气得“火冒三丈”、“怒火冲天”)
  *乐乐熊为什么会火冒三丈?谁在叫“救命呀?”
  5、观看PPT5:*原来大灰狼在欺负小兔呀,气得乐乐熊火冒三丈,挥着小花伞朝大灰狼冲了上去。
  *后来怎么样了?(了解画面之间的联系及画面的含义)
  *我们来学学乐乐熊火冒三丈的样子,把大灰狼给吓跑。
  (引导幼儿进入情境,观察并模仿乐乐熊的表情和动作)
  6、教师小结:乐乐熊来到草地上,听到小兔的呼喊声,原来是大灰狼在欺负小兔,就火冒三丈地挥伞冲上去,做错事的大灰狼一看见气势汹汹的乐乐熊,就被吓的逃走了。乐乐熊的小花伞救下了小兔,真是太棒了!
  7、你们喜欢乐乐熊吗?为什么?现在乐乐熊的心情怎么样呀?
  8、教师小结:你们都很喜欢乐乐熊,因为乐乐熊很聪明,可以把小花伞当小船来过河,乐乐熊又很勇敢,可以把小花伞当棍子来吓跑大灰狼,帮助小白兔。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9、观看PPT6:乐乐熊太高兴了,你们看,两个好朋友高兴地围在小花伞捉迷藏呢!
  10、我们也来和乐乐熊一起来玩捉迷藏吧!小兔快点来!(幼儿扮演小兔,体验和乐乐熊一起围在小花伞捉迷藏的乐趣)
三、完整阅读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好听的故事吧!
  *配上背景音乐,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阅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3:44:57 | 只看该作者
小班阅读 乐乐熊的小花伞.zip (8.04 KB, 下载次数: 412)


打开微信关注幼儿成长园地公众号,免费获取解压密码及各种资料。
如果已关注,请进入“幼儿成长园地”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请打开微信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本站公众号添加微信号:youer698   方式,打开微信,添加朋友,点下面公众号,输入youer698 ,点击搜一搜。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05: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