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2020上半年少先队工作计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1:0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指导思想:

我校少先队工作将在上级的工作精神和学校工作的引领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特点,有计划地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把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重点:

(一)常规管理工作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国情、国史教育。结合教师节、重阳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继续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培养学生人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回报社会、回报父母、回报他人,让队员们形成一定的社会主义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并正确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继续开展一日常规评比活动。

加强一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监督,严格执行评比细则,促进我校校园文明建设。各班继续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习惯教育与训练,从而引导学生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

(二)少先队基础活动

1.各中队从自身出发,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各项中队活动,组织好一周一次的班会课,大队部每个月给出一个主题,各中队结合主题开展相应活动。每个中队要争取有自己的特色。各中队定期指导学生出好黑板报,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

2.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作用。加强红领巾监督岗的作用,发挥示范、监督作用。

3.建队日庆祝活动:大手拉小手互助活动:开展高低年级的手拉手互助活动。高年级同学通过帮助低年级小同学学习少先队知识以及邀请小同学观摩班队会等活动,加强班际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增进友谊。结对班级需制定互助活动计划,并有活动总结。

4.继续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联合安庆师范学院的红太阳志愿者们,给留守儿童以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三)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德育的根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世界眼光、改革精神、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召开主题班队会,充分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充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板报、横宣传栏等手段,广泛宣传、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

2.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道德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读书、征文等活动。以各种节日、纪念日等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三.各月主要工作和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制订班队工作计划,新学期校园环境布置。

2、举行开学典礼。

3、强化常规管理,突出安全、礼仪、卫生教育。

4、召开值日生会议,健全和完善少先队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各项评比标准。

5、进行教室布置,打造内涵丰富,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三月份:

1、开展学习雷锋,争做“好少年”活动。

2、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

3、开展“爱绿护绿”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4、组织“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5、组织各中队开展一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心中”主题班队会。

6、开展“树立社和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四月份:

1、各中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清明祭扫、社会实践活动。

3、开展“地球日”环保教育。

4、春季卫生知识讲座。

5、组织各中队开展一次“说优点、讲不足、手拉手、同进步”主题队会。

五月份:

1、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展“热爱劳动”教育。

2、举行春季运动会。

3、开展安全疏散演习活动。

4、结合五一劳动节,组织学生开展义务劳动,让他们走进社区,清扫垃圾、清理小广告、擦洗公用设施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体验、磨砺,培养社会责任感。

六月份:

1、开展庆“六?一”活动。组织一年级新生入队

2、开展“世界环保日”宣教活动。

3、少先队工作总结,评比星级班级。

4、开展创建文明校园,争当文明学生为主题的活动。

5、布置暑期工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3: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