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上历史《全册背诵手册(1—21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09:0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1课 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  社会。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2)主要内容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思维导图】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课程标准】

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1.希腊城邦

(1)范围:包括希腊半岛(主体)、爱琴海诸岛等地区。

(2)特点: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3)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此后进入荷马时代。

(4)兴起: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斯巴达是最大的城邦。

(5)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二者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各项活动都以公民为主体。

2.雅典的民主政治

(1)背景:经过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奴隶制政治发展到高峰。

(2)表现:雅典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3)局限: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亚历山大帝国

(1)兴起: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2)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先后打败波斯帝国、埃及,进入两河流域,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

(3)成果: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4)局限性: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5)积极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帝国境内建造的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课程标准】

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1.罗马城邦

(1)建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

(2)统治: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中,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3)扩张: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4)危机: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2.罗马帝国

(1)政权更迭: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实权。

(2)建国: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屋大维采取了许多措施解决矛盾,罗马帝国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时代。

(3)扩张: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3.罗马帝国衰亡

(1)原因: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日耳曼人侵入罗马帝国。

(2)灭亡: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课程标准】

以建筑艺术、公历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1.文学和雕塑

(1)文学:《荷马史诗》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2)雕塑: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

2.建筑艺术

(1)希腊:体现在神庙建筑,雅典的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2)罗马:特点是石拱门、穹顶等。代表性建筑有罗马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和万神庙等。

3.哲学和法学

(1)哲学: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论”;苏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2)法学:《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4.公历的缘起: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

单元总结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思维导图】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课程标准】

了解基督教的兴起。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1.基督教的兴起:1世纪时,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传道者宣传说,耶稣是“救世主”。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法兰克王国

(1)建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王国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2)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3)版图: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3.封君与封臣

(1)形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

(2)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3)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

(4)影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4.查理曼帝国

(1)继位: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 克国王。

(2)扩张:800年前后,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3)统治: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命令人民贡献“什一税”。

(4)加冕: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因此查理又称“查理大帝”或“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5)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第8课 西欧庄园

【课程标准】

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1.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形成:9世纪开始形成,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特点: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生产关系: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土地分为领主的“直领地”和佃户的“份地”;庄园周围土地被称为“公用地”;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2.庄园法庭

(1)权利:有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佃户在劳役中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2)开庭: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地点不 固定。

(3)惩罚: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无故缺席的佃户也会被罚款。

(4)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

(5)作用: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程标准】

知道西欧中世纪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

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背景: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2)表现:旧的城市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2.城市居民的身份

(1)由来: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

(2)生产生活: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家庭既是生产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3)发展:市民阶级形成,随着发展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3.大学的兴起

(1)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2)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3)发展: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巴黎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了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4)课程设置: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神学。学完基础课程后进入专业课程。课程设置一方面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程标准】

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   地位。

1.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帝国版图:囊括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进入了“黄金时代”。

(2)查士丁尼: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外来侵略: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9世纪以后,面临多个外部军事势力的进攻;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拜占庭。

(2)抗击侵略: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3)帝国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4)帝国影响: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单元总结

1、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2.西欧社会概览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思维导图】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程标准】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1、6世纪前的日本

(1)建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2)统治: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2、大化改新

(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2)概况: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4)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 庄园,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2)武士集团: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强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3)武士夺权: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其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4)幕府统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大权旁落。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5)武士道: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课程标准】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2)创立:穆罕默德阐述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

(3)传播:最初在麦加城传教,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阿拉伯帝国

(1)版图: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2)影响:伴随着帝国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3、阿拉伯文化

(1)发展原因: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支付与译著同重量的黄金稿酬。

(2)表现: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改造了古代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由阿拉伯人创造;“西医”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3)影响: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单元总结

1、世界三大宗教归纳一览表



2、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3、世界古代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思维导图】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程标准:讲述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立。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

1.农业与手工业的变化

(1)背景: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

(2)表现:建立租地农场,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3)影响: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2.现代农业的出现: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新型地产,他们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

3.市民阶级的兴起

(1)原因:城市居民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

(2)地位: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课程标准:知道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1.原因: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2.实质: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3.评价: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4.代表

(1)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代表作是《神曲》。

(2)莎士比亚: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3)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美术三杰”。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课程标准:讲述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的相关史实。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2.主要条件: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欧洲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3.主要代表

(1)迪亚士:发现了非洲的好望角,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2)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

(3)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4)麦哲伦: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 正确。

4.历史影响: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课程标准:讲述“三角贸易”,知道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历程。通过殖民掠夺,了解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1.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2.“三角贸易”

(1)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2)结果: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3.荷兰的殖民扩张:夺取了爪哇岛、马六甲、锡兰和中国的台湾;在非洲的好望角建立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

4.法国的殖民扩张: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

5.英国霸权:英国最终战胜荷兰和法国,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日不落帝国”。

6.历史影响:早期的殖民掠夺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 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此期间,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思维导图】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课程标准:讲述英国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1.革命背景:查理一世推行君主专断政策,解散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2.革命爆发: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

3.革命结果: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查理一世被处死,宣布为共和国。

4.革命结束: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规定:废黜詹姆士二世,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5.颁布文献: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6.历史意义: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课程标准:知道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讲述美国独立战争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开始:1775年4月19日,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2.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织大陆军,并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3.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4.结束: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战胜英军,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5.评价: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6.颁布文献

(1)《独立宣言》:1776年颁布,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但是,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2)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该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程标准:简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掌握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1.启蒙运动

(1)主张: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

(2)评价: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法国大革命

(1)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

(2)初步胜利: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将国王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

(3)革命高潮: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打退了反法联军。

(4)历史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3.《人权宣言》:1789年通过,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4.拿破仑帝国:1799年,拿破仑政变夺权。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颁布实施《拿破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多次打败欧洲的反法联盟,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单元总结

比较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思维导图】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讲述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通过工业革命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1.背景: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2.纺织技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3.蒸汽机: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4.结果: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5.火车的发明:1825年,史蒂芬孙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运行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6.历史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课程标准: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知道《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以及巴黎公社。

1.马克思与恩格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

2.《共产党宣言》:1848年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3.第一国际:1864年成立,原名叫国际工人协会。

4.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法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The end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猜您喜欢
往期精选▼




(点击标题文字,即可查看)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汇总(9.14.整理)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15.整理)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汇总(9.15.整理)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17.整理)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知识汇总(9.16.整理)
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汇总(7.19.整理)
班主任、家长学习资料汇总(上)(7.6.整理)
班主任、家长学习资料汇总(下)(9.18.整理)
初中名著知识汇总(9.17.整理)
2020中考语文知识汇总(上)(7.7.整理)
2021中考语文知识汇总(下)(9.19.整理)
初中作文指导和作文素材 (9.20 .整理)
古典诗词古典文学(9.21.整理)
传统文化知识汇总(9.22.整理)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汇总(9.23.整理)
初中英语、历史、数学知识汇总(9.24.整理)
学生习作(11.5.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教材指定阅读名著,寒假读起来!
统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
统编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
教师用书|统编语文七八九年级下册教师用书(全本)
教科书|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下册教科书(全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6: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