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训练及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22 09:3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直接默写

1.       ,长歌怀采薇。

2.晴川历历汉阳树,         。

3.         ,归雁入胡天。

4.月下飞天镜,           。

5.           ,浅草才能没马蹄。

6.神龟虽寿,        。

7.岂不罹凝寒?         。

8.剧哉边海民,        。

9.       ,路远莫致之。

10.此中有真意,        。

11.白头搔更短,         。

12.半卷红旗临易水,         。

13.         ,自将磨洗认前朝。

14.天接云涛连晓雾,          。

15.香雾云鬟湿,         。

16.          ,去年天气旧亭台。          ?

17.        ,惊起沙禽掠岸飞。

18.争渡,争渡,          。

19.春冬之时,则         ,         。

20.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

2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22.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

23.得志,         ;不得志,          。

24.人恒过,         ;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

25.         ,         ;         ,何苦而不平?





2
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        。
2.(娄底中考)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           ?           。
3.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大漠苍凉雄浑之壮美景象的诗句是:         ,        。
4.在《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用游动的视角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饱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诗句是:       ,        。
5.《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抒发喜爱西湖的诗句是:       ,       。
6.曹操《龟虽寿》一诗中,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
7.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是:          ,          !
8.曹植的《梁甫行》中写海民妻子和儿女的诗句是:         ,            。
9.《庭中有奇树》中点明全诗相思怀念这一主题的句子是          ?           。
10.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          。
11.杜甫在《春望》中写因战火不断,跟家人难通音信的两句诗是:           ,           。
1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           。
13.杜牧在《赤壁》中进行议论的诗句是:         ,         。
14.李清照《渔家傲》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                    !
15.晏殊《浣溪沙》中的“           ,          ”被赞为“情致缠绵,音调协婉,对仗工整,宛如天成”。               
16.欧阳修的《采桑子》中写堤岸风景的句子是:         。
17.朱敦儒《相见欢》中写景的句子是:               。
18.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划舟回家却因酒醉迷路的句子是:          ,          。
19.《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的句子是:                    。
20.《三峡》中“           ”和《与朱元思书》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21.《与朱元思书》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              。
22.《答谢中书书》中写山水的句子是:            。
23.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的句子是:                        。
24.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认为大丈夫的操守应该是:           。
2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           ”的论断。
26.《愚公移山》中写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训练答案

一、直接默写
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7.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8.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9.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1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4.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15.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1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17.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8.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9.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0.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二、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娄底中考)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大漠苍凉雄浑之壮美景象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在《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用游动的视角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饱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5.《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抒发喜爱西湖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曹操《龟虽寿》一诗中,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精神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8.曹植的《梁甫行》中写海民妻子和儿女的诗句是: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9.《庭中有奇树》中点明全诗相思怀念这一主题的句子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0.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1.杜甫在《春望》中写因战火不断,跟家人难通音信的两句诗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杜牧在《赤壁》中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4.李清照《渔家傲》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5.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赞为“情致缠绵,音调协婉,对仗工整,宛如天成”。
16.欧阳修的《采桑子》中写堤岸风景的句子是: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17.朱敦儒《相见欢》中写景的句子是: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18.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划舟回家却因酒醉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9.《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0.《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
21.《与朱元思书》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2.《答谢中书书》中写山水的句子是:_高峰入云,清流见底_。
23.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4.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认为大丈夫的操守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
26.《愚公移山》中写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4: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