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二、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优点:因为在学生的生活中很少或根本用不到外币兑换,缺乏生活经验,所以理解人民币的兑换问题会有一定困难,那这节课的难点就在外币兑换时,什么时候用乘法,什么时候用除法。因此在一上课我就设计了一个环节进行货币兑换的计算,来突破重难点。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读书上“中国银行”的信息,问:“一元港币兑换人民币1.04元,那两元呢?三元呢?......”孩子们能很快说出,再让他们总结用的什么方法求出来的?学生们立刻回答是乘法。 紧接着反过来问:“2.04元人民币能兑换几元港币呢?学生回答是:“2元。”那么用的什么方法求得呢?学生能总结出是除法,那么20元人民币能兑换多少元港币呢?用什么法计算?学生知道是除法了。
不足: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主导作用。而反思整节课,我还是没有很好地放手让学生大胆去说、去总结,老师带得多,生怕学生不知道,看来这种旧观念是该改一改了。
此外,一堂课可以透露出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课堂上,有的学生抢着发言,不注意倾听同学的回答,有的学生遇到困难就停止思维,还有的学生练习起来比别人慢半拍……一节课,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就不是一节好课。所以,今后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这包括课堂中良好的听课习惯、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评价他人意见的习惯,与他人合作的习惯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也为学生终身学习起到奠基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