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5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提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09:1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1  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促发展
1.回顾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
(1)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改革开放的原因)。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 改革开放的内容?改革开放是如何促进发展的?
(1)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伟大成就)
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4)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2  走向共同富裕
改革进行时
4.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时代挑战)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党的领导下,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应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5)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将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6)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共享发展成果
5.如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积极应对)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理念)
    (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而这一切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6.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2.1 创新改变生活
感受创新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内涵、特征、价值)(成就)
(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个人发展)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新的思路和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创新本质)
创新引擎
2.为什么说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  (历史进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创新与改革的关系)
(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2.2  创新永无止境
创新强国
3.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时代挑战)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4.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积极应对)
(1)谋未来就要谋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质量稳定提升。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5)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万众创新
5.怎样实现万众创新?(个人和企业积极应对)
(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4)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5)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09:14:2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3.1  生活在民主国家
民主的足音
1.民主的价值要求、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
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基本国情。
2.百年中国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制度的足音。(历史进程)
(1)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2)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
②1949年,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④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新型的民主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根本目的、基本特点?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4.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具体形式?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要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5.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第二目  参与民主生活
行使民主权利
6.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及要求
(1)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7.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增强民主意识
8.增强民主意识的原因 ?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42最后一段)
9.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待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10.如何塑造具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
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首先,公民要自觉增强宪法意识,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09:14:34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目  夯实法治基石
选择法治道路
1.选择法治道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描绘法治蓝图
3.中国的法治蓝图
(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二目  凝聚法治共识
法治政府
5.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及宗旨:
(1)作用: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
  (2)来源: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3)宗旨: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6.法治政府的含义?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国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7.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政府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推进政务公开。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3)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厉行法治
8.如何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3)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4)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①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09:14:4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一目  延续文化血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次的内核。
中华文化根
1.中华文化的产生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特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价值?
    文化兴国,文化强民族强。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坚定文化自信的含义、来源:
(1)含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来源: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7.如何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美德万年长
8.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地位?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9.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10. 怎样弘扬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第二目  凝聚价值追求
高扬民族精神
1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品格
(1)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2)品格: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12.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3.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4)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构筑中国价值
14.价值观的来源、特点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许多价值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也存在显著差异。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6.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09:14:58 | 只看该作者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目 正视发展挑战
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3)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2. 我国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必要性?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3)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我国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的目的
(1)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我国实施“全面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4.当前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5.我国的资源现状及其影响?
(1)现状: 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②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2)影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6.我国的环境现状及其危害?
(1)现状: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2)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8.怎样解决发展中人口、资源、环境出现的问题?
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①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②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第二目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9.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3)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4)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0.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措施)
(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4)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5)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11. 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09:15:12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第一目  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大家庭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政策:我国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4)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①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②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③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家和万事兴
2.党和政府为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1)经济方面: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民生方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3)文化方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3.我们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第二目  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分裂
4.反对分裂,我们应该怎样做?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4)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国两制
5.“一国两制”的内涵?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6.“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
(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2)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7.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必要性?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2)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4)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09:15:24 | 只看该作者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第一目  我们的梦想
民族复兴梦
1.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1)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4.如何实现中国梦?
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新时代  新征程
5.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
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8. 我国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其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目  共筑中国梦
圆梦大舞台
9.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
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10.怎样实现中国梦?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的独特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3)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国精神薪火相传。
(4)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5)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自信的中国人
11.中国自信、民族自信源自哪里?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12.自信的中国人应有的表现?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13.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1)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2)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辛勤劳动才能开创美好生活。
(3)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4.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种自信: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04: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