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故事涉及哪些人?
故事涉及“我”的父母菲利普夫妇、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于勒、“我”的两个姐姐、“我”未来的二姐夫、船长等人物。
2.故事中的人物各做了哪些事?
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于勒: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做生意很得意,老年时破产失意;“我”:付给于勒牡蛎钱并送他10个铜子的小费。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怎样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写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和他们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5-19):插叙于勒到美洲去的原因和到美洲后的简况,交代一家人到哲尔赛岛游玩的缘由。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20-47):写在海轮上巧遇于勒的经过。这是故事的高潮。
第四部分(48、49):交代归来时改乘其他渡轮以避开于勒。这是故事的结局。
2.复述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开端:(1-4)盼于勒
发展:(5-19)赞于勒
高潮:(20-47)遇(惧)于勒
结局(48、49)躲于勒
【感悟精彩句子】
1.“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的话中“竟”和“惊喜”表达了什么意思?
“竟”突出了他祈求能有出乎意料的发现。两个词都表现了父亲对于勒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相见的心情。
2.“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这句话表现了菲利普怎样的性格特征?
揭示了菲利普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向往上流社会的性格特征。
3.“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应怎样理解这句话?
菲利普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地体现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4.“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体现了菲利普夫妇怎样的性格?
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毕露无遗。
【分析主体形象】
1.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
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的一些钱,因而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了生意赚了钱,并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于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重又潦倒,沦落成为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靠摆摊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弃之门外。
2.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自私、贪婪、庸俗、虚荣、势利、冷酷。
【把握文章主旨】
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流传甚远,尤其是短篇小说。小说绝大多数是写法国中下层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金钱观腐蚀下人们的精神的堕落。本文通过描述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了极端的利己主义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