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教学案例 放手后的惊喜 ——学生预习汇报课的精彩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6-28 16:10
标题: 小学教学案例 放手后的惊喜 ——学生预习汇报课的精彩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

《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能最大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我申报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在学习“分数乘小数”这节课时,我提前给学生设计了预习单,以帮助学生课前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 本节课采取了预习汇报的方式,结果学生的想法之多令我惊叹,学习的效果之好出乎意料,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此课题的继续研究。                                    

惊喜一:新角度新视野

在前面学习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之后,学生对于“小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就顺理成章,很容易列出了乘法算式2.1×3/4。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根据信息和问题我和学生一起画出了线段图。也许有了线段图的直观呈现,也许学生有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小硕竟然列出了这样的算式2.1÷4×3,这种方法是我课前没有预设到的,也是我教学数年来学生没有出现过的方法,它不但说明学生对3/4的真正理解,还可以利用小数乘除法的旧知解决了新的问题,这是另一个角度的非常规思路。正因为相信学生,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展示了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

惊喜二:找准认知起点,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在计算2.1×3/4时,通常会仿照书上的两种方法:把2.1化成分数,或者把3/4化成小数来计算,这也是老师意料之中的两种方法。但是学生在试做时,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整数乘分数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写成2.1×3/4=2.1×3/4=6.3/4。如果没有学生的试做,作为老师是没有想到用这种方法的孩子有如此之多,其实这才是学生真正的认知起点和知识迁移的结果。然后我让学生讨论:这种结果是什么数?合适吗?学生发现6.3/4不是分数,也不是小数,不合适;从而想到把2.1化成分数或者把3/4化成小数比较合适。

惊喜三:亲历探究过程,感知方法优化

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在解决第二个问题2.4×3/4时,小数和分子相乘的方法学生自然就舍弃了,保留了分数化成小数或者小数化成分数的两种方法。那么在计算时该如何灵活选择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我通过让学生板演、讲解、讨论。自然得到:看到一道题,首先先观察数的特点,当小数和分母能约分时,直接约分比较简单;当小数和分母不能约分时,把小数变成分数比较简单。简便的方法不是老师告知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的。《课标中指出重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过程的体验。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才能在心里留下深刻的烙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放手后的预习汇报课,老师给学生多了一些信任和尊重,多了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老师少了一些经验中的想当然,学生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和牵绊,还给课堂的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灿烂。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6-28 16:10
领航学校  王鸿玲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