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学初的第二天,王校长就给大家上了一节深受启发的数学课。纵观这节课,听完后,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作为一位教师,脉络清晰的教学流程,节奏紧凑、环环相扣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必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其中有很多教学当中的亮点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下面就来列举一下:
1.注重知识的铺垫和兴趣的激发
一上课,王校长并并有直接进入课题,而是先让大家伸出一只手,这时候孩子们的好奇心已经被调动起来,老师究竟要做什么呢?孩子们快速说出了答案。接着王校长又发问,一双手呢?咱们校园当中的梧桐树呢?还有生活中其他事物王校长随机的说出几个,孩子们都能很快的作答。随着孩子们兴致越来越高涨,王校长不失时机的引出今天的课题就与间隔有关 ---- 植树问题。通过一系列的举例,孩子们自己就能总结出植树问题的规律。看看班里的孩子们,此时,都聚精会神,一双双探究的眼睛好奇的骨碌碌地转。我心里不禁感叹:兴趣果然使最好的老师!
2.把数学语言渗透到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看着王校长要求大家观察一双手的手指间有几个空,每个空取个名字就叫间隔。而设计到间隔的一类问题都可以称为植树问题,对于生硬陌生的数学语言,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仅让孩子们很快的记住了,也让我感到学习如果能够化繁为简,使学生把学习中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明了化,并且能够以原有生活经验为基础,那么学习是多么有趣,生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植树、路灯、搬花盆等不相关连的事情中也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直切本节课的主旨,突破了难点。
3.充分做题,反复练习,夯实学习基础
兴趣有了,理解有了,那么就剩下验证孩子们是否真正掌握住了知识。最好的检验方法就是做题,做题不仅能加深理解,也能锻炼孩子审题是否认真,思考问题是否全面等各种能力。王校长在做题这部分从口头出题,到书本做题,从学生口头对答案,到请学生上台板书,做题内容由浅入深,做题形式多种多样。通过练习不断夯实学习基础,加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4.注重逆向思维的启蒙
注重逆向思维的培养,尤其是间隔的三种情况讲解,练习完后,学生们已经掌握点数和间隔数的三种公式后,王校长给出最后一道思考题,已知间隔和棵树,求总长度。本节课的重难点使找出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正确求出棵树或间隔数。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反复练习,想必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此时,王校长巧妙的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通过问题的解答的过程,掌握“总长=段数*间距“。一听到题目,学生们期初有点蒙,连听课的我也有点不知所措,但马上又豁然开朗,这别具用心的题目,不正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吗?不正是真正做到了对知识的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教学效果吗?
通过本节课的听课,虽然我所教的学科是语文,对于数学是个门外人,但不得不心悦诚服所谓的教育不正是像王校长这节课当中所呈现的,让学生在听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有所得吗?教育是个漫长的摸索之路,但庆幸在身边有如此多的引路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