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1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招考中小学音乐学科专业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5 08:1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交往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2、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面。



3、从民歌的体裁形式来讲,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奏、旋律、节拍、曲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黄自是我国近代具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音乐家之一,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创作了许多作品,如清唱剧《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现代京剧《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场杨子荣在“深山问苦”中,猎户女儿常宝的一个唱段。



7、是属于大合唱性质的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其特点基本上与大合唱相同。



8、《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板胡演奏家刘明源写作的一首民乐小品,全曲为三段式结构,取材于《卖膏药》、《碾糕面》两个主题。



9、贺绿汀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主要作品有《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其中作品《____________》在1934年亚历山大 ? 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获一等奖。



10、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是选自写的歌剧《》,这部歌剧描写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元朝都城北京的故事。

11、咏叙调是融咏叹调与宣叙调为一体,篇幅不大,与小咏叹调相似的曲。



12、____________一生写有一百多首交响曲,号称“交响曲之王”。



13、《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 ? 施特劳斯于1867年创作的,为典型的____________结构,由序曲、五个圆舞曲和尾声构成。



14、《____________________》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1874年为其突然早逝的朋友,建筑家、美术家维克托?哈特曼的遗作展览会中的十幅画而创作的钢琴组曲。



15、1817年至1823年,贝多芬创作了《第九交响乐》。乐曲共分为四个乐章。《》是该作品的第四乐章。



16、《码头工人歌》作于1934年,是田汉与聂耳两人合作的舞台剧《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一首歌曲。



17、《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朱践耳1952年为大型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而写作的一首插曲,后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



18、优秀的琵琶古曲《阳春白雪》是由民间曲牌《》发展而成。它以清新、快捷的旋律和节奏,描绘了冬去春来、万物生辉的初春景象。



19、钢琴曲《》,是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创作的《贝加玛斯卡组曲》中的第二首。



20、海顿在1791年第一次访问英国伦敦时创作了《第九十四()交响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6-5 08:11:20 | 只看该作者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下列哪些方法可将音程扩大?()

A、重升冠音B、根音重降冠音降低半音

C、升高冠音降低根音D、同时降低冠音和根音



2、下列哪些和弦是不协和和弦?()

A、大三四六和弦B、增三四六和弦

C、小三六和弦D、小小七五六和弦



3、下列各调中,哪些属于调号为三个升号的同宫系统调?()

A、B商B、#F羽C、#C角D、E徵



4在常用的等调中,其调号关系为:()

A、五升等于六降B、六升等于六降

C、七降等于五升D、七升等于五降



5、下列哪些调之间是等音调关系?()

A、以#G为商的宫调式与bB为角的宫调式

B、bA商与#G 羽

C、以#A为Ⅱ级的和声小调和以ba为主音的和声小调

D、bd自然小调与#C大调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0.5分,共8分)

1、舒伯特的《小夜曲》是选自他创作的声乐组曲《天鹅》中14首歌曲

的第4首。()



2、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写有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和《鳟鱼》。()



3、琵琶曲《楚汉》是《霸王卸甲》的前身,全曲十六段,着重渲染了西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悲剧。()



4、《霓裳羽衣曲》的艺术表现、意境创造以及对外来音乐的吸收和融化都充分显示了明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成就。()



5、《重归苏莲托》是库尔蒂斯兄弟创作的,这首歌属那不勒斯船歌体裁,3/4拍子。()



6、在美国南北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出现了一种节奏铿锵、音调高昂的革命歌曲,《同志们,勇敢的前进》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7、十二音技法是现代音乐创作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所始创。按照这一技法,半音阶中的十二个音处于同等地位,将这十二个音排成某一音列,称之为序列。()



8、室内乐,原指在西欧宫廷和贵族家中演奏、演唱的世俗音乐,以别于教堂音乐和戏剧音乐。现在,通常指各种重奏曲及用少数乐器伴奏的独唱曲、重唱曲。()



9、莫扎特(1756—1791),德国著名作曲家,他的主要作品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17部歌剧。()



10、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共写了6首室内乐作品,以1871年新作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最优秀。其中又以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最为突出。()



11、《梁祝》是以评弹曲调为素材的单乐章标题协奏曲。全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其中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段落分别表现了相爱、抗婚、化蝶的情节。()



12、金、石、丝、竹、革、木是我国民族乐器制作的六种重要材料,人们常用“六音”概称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



13、学堂乐歌是近代音乐史上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绝大多数是填词创作,曲调主要来自美国,其次来自西欧各国。()



14、著名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是古典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5、作曲家门德尔松生于德国,代表作有《仲夏夜之梦》序曲、交响曲《苏格兰》、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和《母亲教我的歌》。()



16、《走西口》是二人转的传统剧目,属于以唱做为主的“硬码戏”,即“做工戏”。()



四、和声分析(10分)

要求:1、确定调式调性;

2、用罗马数字表明和弦级数。



五、教学目标个案分析(8分)

请根据你对新课标的理解,对以下教学目标提出个人看法,并重新拟定教学目标。

课题:歌剧欣赏(主要作品:歌剧《白毛女》选曲《北风吹》、《扎红头绳》、《太阳出来了》)

教学目标:

1、学习音乐知识—歌剧,欣赏中国歌剧《白毛女》选曲。

2、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初步了解、感受中国歌剧音乐的艺术特点。

3、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6-5 08:11:36 | 只看该作者
(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创造性发展价值;文化传承价值、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3、舞歌;风俗仪式歌曲、4、和声;速度和力度;音色、5、《长恨歌》、6、《只盼着深山出太阳》;《智取威虎山》、7、组歌、8、《喜洋洋》、9、《牧童短笛》、10、普契尼;《图兰朵》、11、独唱、12、海顿、13、维也纳圆舞曲、14、《图画展览会》、15、《欢乐颂》、16、《扬子江暴风雨》、17、《翻身的日子》、18、《八板》、19、《月光》;德彪西、20、惊鄂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ABC、2、BD、3、ABCD、4、BCD、5、AC、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0.5分,共8分)

1、×《天鹅之歌》、2、×《冬之旅》、3、√、4、×唐代、5、√、6、×《马赛曲》、7、√、8、√、9、×奥地利、10、√、11、×越剧、12、×加上土、匏,一共八种,称之为八音、13、×日本、14、×新古典主义乐派、15、√、16、×二人台



四、和声分析(10分)

D大调4/4:IV6I6II V6IV6IV6I6I VV

I6V6II6I VI6I VVI6I VI6VII6I



五、教学目标个案分析(8分)

A:个人看法中至少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2分)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

B:(6分)参考答案

1、学生能够自己收集歌剧、中国歌剧的音乐知识相关资料,并在班上进行介绍,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2、学生通过聆听、演唱《白毛女》选曲,能随伴奏音乐哼唱出其中的一到两首;能用自己的话分析、对比三个选曲不同的音乐情绪,各表现了怎样的音乐情境。

3、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能认同、喜爱中国歌剧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 05: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