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课笔记——听王瑞轩老师执教《壶口瀑布》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06: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天下午,王瑞轩老师又给我发来两节视频课。这是她刚通过“钉钉直播”完成的《壶口瀑布》教学。《壶口瀑布》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是著名的散文家梁衡。这个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学习游记,《壶口瀑布》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游记,具备游记的典型特征。作者梁衡以游踪作为全文的线索,构架全文结构,巧选写景角度,着力描写所见之景为主体,并自然而然生发出感想与思考。

瑞轩老师是如何设计并教授这两节课呢?从中又能带给我哪些新的思考呢?带着问题,我用了一个半小时,不停不歇地听完了这两节课。借助笔记本上记录的听课感悟,我将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方面谈谈瑞轩老师的课。

一、教什么

瑞轩老师这两节课教学了以下内容:1.作者简介;2.生字词及词义;3.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文章结构梳理;4.细读三部分内容,内容相同:什么地方景、景物特点、写景方法;5.雨季观壶口瀑布的作用。从这五个教学内容来看,瑞轩老师遵循的基本思路依然是先整体感知,再细读文本深入理解。

二、怎么教

这两节课都是线上教学课,瑞轩老师深知线上学习的弊病,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师生互动上格外下工夫。

首先,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这个教学环节中,她采用了朗读教学方法,指名学生进行连麦朗读课文;当她觉察到学生没有积极回复是否朗读完课文时,她不急不躁,而是范读课文,通过老师的朗读引导学生读书。

其次,在细读文本环节中,她采用了讲授法。课堂问题出示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循循善诱。无论是“哪个地方的景”,还是“景物的特点”,亦或是“写景的方法”,都是先让学生将思考回复在消息板上;接着,再结合学生思考,进行点拨法教学;最后才出示规范的思考内容,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从这个过程来看,瑞轩老师做到了“目中有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

第三,梁衡先生作品的语言畅达、凝练而又带有古典气息,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同时,从这两节课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壶口瀑布”了解不多,以至于对文中描写的“什么地方”不理解。瑞轩老师很聪慧,她并没放弃,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借助“钉钉白板”边画示意图边讲解,使学生对“河床”“河面”“龙槽”“入水处”等位置有了感性认知。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阅读障碍,瑞轩老师采用了支架教学法,借助画示意图为学生学习搭建思维平台,使知识由抽象变具象,实践了教师要教学生不会的教学理念,起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瑞轩老师的教学智慧值得我学习。

三、提些建议

1.研读教材及教师用书

翻开《教师教学用书》,我们在阅读“编写说明•关于教材”这部分文字时,会看到“统编教材创新设计,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长单元的结构”、“语文能力培养通过不同的语文要素的学习与训练加以落实”、“八、九年级则以文体阅读为核心,力求培养学生某一文体的阅读能力”。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244页,是第五单元的“单元说明”,“单元目标”中的第一条就是“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记的写法与多样的风格”。

瑞轩老师这两节课,只是在上课之初提到了“游记”,虽然课堂问题设计也有“什么地方的景”字眼,但从我的听课感受来看,这两节课更像在教学写景散文,并没有凸显游记这一文体,当然,游记的三要素“所见”“所至”“所感”的文体知识也未进行教学。

因此,我建议瑞轩老师一定下苦功夫研读统编教材,研读《教师教学用书》。

2.提升文本细读能力

再看瑞轩老师的第一节课,“理清文章结构”环节,通过朗读、引导,师生最后达成共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4段为第二部分,第5~6段为第三部分。这个结果值得商榷。

《壶口瀑布》开篇写道:“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两次”一词点明作者游览壶口瀑布的次数,结合第二段首句“第一次是雨季”、第三段首句“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可以明确得出第一段告诉我们《壶口瀑布》内容上是写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经历,结构上有总领全文的作用。第1~2段为第一部分,这样的结构梳理是不妥的。

再看第三段,“我一直走到河心”一句,接着我们继续阅读下文,会发现作者并没有移动观景的位置;再看第五段,“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也说明作者并没有移动观景的位置——河心。也就是说,第三、四、五段都是作者在枯水季节站在河心处,观眼前之景,即作者采用了“定点观察”的写景角度。我们继续阅读第六自然段,内容是写“黄河个性”,不再是描写,而是发表议论,即所感。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其他资料,《壶口瀑布》的结构层次应为: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段

第三部分:第3~5段

第四部分:第6段

综上所述,我建议瑞轩老师备课时,先独立阅读文章,作批注,尝试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自己的文本细读能力。

瑞轩老师的课,体现了她的追求:平等的师生对话,清晰的教学流程,学生学习主体的定位,主动阅读方法的指导等等。对于她的课,我不免吹毛求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23: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