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小学学校工作计划》2011年第一学期
2011年,是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实施的第一年,是全国、全省新一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启动之年,机遇难得、意义重大,我们要以让每一个孩子读书成才为目标,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深化教育改革为重点,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实施建设广东大西关生态名县的战略部署,以及全民教育、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教育工作部署,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让每一个孩子读书成才,为我县社会经济各项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团结拼搏,求真务实,重塑形象,提升自我,共创我镇小学教育教学新辉煌。
1、“普九”工作和夯实基础教育
一年级计划招生3个班98人,一至六年级全校在校学生达到647人;学生入学率100%,辍学率零。
2、调整教育资源,创建规范化义务学校。
(1)、积极推进公平教育、均衡教育,加大力度进行规范化学校建设。协助办公室抓好规范化学校的建设,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完成全镇教育资源的整合,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在年内完成10个学生以下的麻雀学校撤并工作。
(2)、改善中心校办学条件,利用规范化学校建设时机,在中心校建设一幢综合楼。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镇窗口学校,同时有计划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提高教育质量。
(1)想方设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各级各科期末检测达到县局质量指标,各级各科入奖人数比去年人数翻倍,六年级升重中人数达28人。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年内继续举行运动会名次有所提升。
(3)学生的操行评定合格率、优良率、后进生转化率分别达到99.5%、80%、76%以上;小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4)学生体检完全健康(无异常)率达到50%,《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优秀率分别达85%、25%以上,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开课率达到100%。无食物中毒、投毒事件发生。
4、切实抓好校园的安全工作和综合治安工作
学校要落实“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层级安全责任制和各项安全措施,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尤其是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年为零事故。
三、工作措施
(一)、上好一堂课
1、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首先,作为教师,应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其中包括”爱岗、敬业、严谨、奉献”,要有个人的职业操守,教师的身上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而“教书育人”首先要“育己。”一个道德高尚、有着美好情操、真正从感情上关心学生的老师才能赢得师生的尊重。其次,作为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心。责任心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显现出来的,“责任心”的前提依然是“先正己,后教人”。“正己”是责任感的前提,作为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你的教育才有力度和效果。可见,教师要率先垂范,才能赢得同学的尊重。同时,对学生富有爱心,能以民主、客观、公正的角度看待人、处理事,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
2、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面对新课程,面对这些行为不规范的学生,我们不能停滞不前,放任自流,应投身于学习,不断摸索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带给学生新的体验,甚至于以自身的这种不懈的追求——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完成教师肩负的使命。学生在校时间比较长,教师要勇敢的承担教育学生的第一责任。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一生的命运,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会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备课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在“如何讲”这方面大做文章,要认真、深刻的去思考,对课堂教学做出最科学、最优化的设计。
3、精心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启发式教学,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去认真思考,主动学习,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简单问答,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的学习,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每一位教师一定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并以自身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的钦佩,应把激活学生的潜力,树立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作为重要工作,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都应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这样提高教高教学质量不是一句空话。
4、深化教学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把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向40分钟要质量。同时加强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要坚持开展每周的教研日活动,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坚持经常化、制度化、本土化、个性化、形式多样化。要与中心小学办公室安排的活动有机结合,重点进行备课、听课、评课和作业布置与批改、培优补差、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研讨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