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放大镜”。 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过程与方法 1、 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1、放大镜2个 ,手撕的报纸(有图片)、计算机屏幕、布料、记录表。 2、放大镜片1、放大镜片2、凹透镜、普通玻璃片、围棋子、记录表。 滴管、玻璃片、烧杯、水、装水的矿泉水瓶、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这是什么?”生:放大镜。师板书并问:“大家还记得我们用放大镜观察过什么吗?”“你们平时玩过放大镜吗?” 2、学生回答,教师继续问:你还知道放大镜有哪些用途或者哪些工作需要用到放大镜吗? 3、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课件展示图片。 4、小结:用放大镜观察比肉眼观察有什么好处呢? 二、放大镜的使用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出示课件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出示课件: 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报纸的字、图片和边沿、布料和电脑屏幕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记录单上。【拿出放大镜,报纸、布料、记录表】 3、分组观察 4、交流,师小结: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我们注意到它的特点了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品,请同学们找一找。完成实验记录表。 2、带着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放大物体的图像 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凸透镜 凸度大,放大倍数大 1、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 、 B、 C 、 D 、 3、下面是不同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 )放大镜的 放大倍数最大。 第 小组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观察记录表 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进行对比 观察的物体 新发现 报纸 字 图片 边沿 布料 电脑屏幕 放大镜的特点记录表 看一看 摸一摸 比一比 镜片1 镜片2 镜片3 玻璃片 围棋子 能否放大物体图像 我们发现能够放大物体图像的物体的共同点有: 放大倍数较大的是 我们觉得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放大镜的()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