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曾应邀赴全国29个省份160多个城市开设观摩课近千节、讲座300多场次,最近我们有幸拜读了《听王崧舟老师评课》这本书,书中精彩的课堂案例和精辟独到的点评给了我很多教学启示,深深为王老师的“至真、至善、至情、至性”所折服。自问我们也听了不少的课,可内心从未沉下心来想想怎么评课。往往是听完课后罗列几条优点,云淡风清地提些建议,从来没有细心、深入地去品课、悟课。在评课中,你在发现他人的课的同时, 也会发现一个新的自己,一句话,评课其实就是评自己。
王崧舟老师是一位富有诗意的老师,这本书中的每个教学案例都能给人诗意般的感觉,比如肖绍国老师执教的《木笛》一课,王老师评价《木笛》一课是对诗意语文的一种积极尝试和有效建构。读肖老师教学实录我能深切体会到课堂中浓浓的诗意味,如果真得去听这一课,我想我肯定会身临其境,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王老师说诗意语文的表现来自四个维度:文本的诗意,教师的诗意,学生的诗意和教程的诗意。其中教师的诗意集中表现在执教者真挚、丰富、颇具感染力的教学情感上,肖老师执教的这一课中,他的教学语言处处体现着诗意,如在教授词语时,肖老师这样引导:“读词语光做到字正腔圆还不够,有时候在读词语的时候,你需要用心听,由词语散发开来。词语,它有魔力呀,你往往能听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声音……”这样的教学语言比起一般教师的简单的让学生读词显得更诗意,更有语文味。类似的语言文中还有很多,正是这么多饱含真情、发自肺腑的教学语言,才使学生真诚的思考,融入文本。语文课堂需要诗意,枯燥的读课文,讲解课文,学生是感受不到文本最深处的感情的,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诗意,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我发现我们很多语文教师也都善于抓住关键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读,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直到学生的感情被逐渐燃起。
总而言之,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无外乎读书。只有在读书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多角度、多方面挖掘教材,才能对教材进行独具匠心的重组,增加课堂的灵性。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的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