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框题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时内容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承上启下,为后面讲述“中国梦”“青少年要承担责任”等内容做好情感及价值观的重要铺垫;引导学生关注、了解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
这一框题的主要课标依据有: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渗透法治教育)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充分认识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理想等方面,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材料了解“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提高对“一国两制”意义的认识,能为实现国家统一建言献策。
知识目标:知道反对分裂的要求;了解“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内涵;明确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分析:
第七课第二框《维护祖国统一》,是在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和谐国家的内涵,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我国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维护国家统一要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行为,坚持“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一;只有国家实现统一,各民族团结一心,才能开创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具体内涵。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的实施。
主要学情分析:
关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内容,学生在之前“责任”“维护国家安全”“公民义务”等内容的学习中都曾经涉及,已经有了初步的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反对分裂”和“一国两制”等名词在学习过程中首次出现,部分学生对此比较陌生,但是结合前面的学习内容及生活经验等,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本框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统一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
教学环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环节一:反对分裂。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阐释,即: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维护国家安全、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环节二:“一国两制”。解释“一国两制”的具体内涵,理解其特殊意义与独特价值,明确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
我们来看第一个环节:反对分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带领学生重温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体验和感受各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坚定决心。
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对本课关键问题进行思考。
接下来,使用不同的教学素材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逐步得出结论,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
最终聚焦: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个环节主要阐释“一国两制”。
首先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及信息筛选能力。
通过网络、报刊等途径查阅资料,了解香港、澳门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也可结合自身的旅游经历分享相关信息。
分享资料后,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同时带领学生深刻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
关于台湾问题,学生可能在以往的经历中有所了解,但其真正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在阐释清楚核心观念后,从学生较容易理解的“文化角度”切入,帮助学生进行初步思考,步步推进。
本课时的教学特色主要有两点:
1.素材丰富,以例讲理。
2.观点明晰,语汇充实。
1.素材丰富,以例讲理。
本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选取了丰富的素材用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得出结论,这种演绎推理、逐步生成观点的逻辑顺序符合初中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将较为生涩难懂的概念知识生动地呈现出来,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2.观点明晰,语汇充实。
教师利用素材进行分析,层层得出结论,在小结汇总的时候,又使用了规范、准确的学科语言,引导学生注重日常学习过程中专业词汇的积累。
在板书归纳上,教师也使用了规范的学科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关注学科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