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感悟 孔子所谓求学的路上的“三种境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4 08:5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孔子这句话,我猜想其用意,它好像在告诉世人:"道"的重要,学习之路上,人学之不同,也全在于对"道"得与用的情况差异。

一、孔子口中"道"的含义

     我们要理解孔子上面这句话的深意,必须首先理解清楚孔子口中"道"的含义。

     孔子有句很哲理的名言:"“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对"道"很看重,为得"道",他可以死相换。孔子看重的所谓"道",是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即自然规律。

     孟子巜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孟子口中的"道"也指的是自然之道,即自然规律。这自然之"道",很"玄妙",并且是"玄妙"中的更"玄妙"。这自然之"道",不可名不可说。孟子并教给世人一些认识"道"的方法:要常从“无”中去悟“道”的玄妙;要常从“有”中体会“道”的端倪。

     孔子与孟子都是儒家代表人物,他们对"道"理解几乎是相同的。他们给世人讲述的"道"特点:第一,它很玄妙;第二,它让人悟起来很难。

     二、孔子所谓求学的路上的“三种境界”

     孔子说,人在求学的路上,会出现三种境界:第一层境界,学习了,但未能得到"道";第二层境界,能够得到“道”,未必能坚守“道”;第三层境界,能够坚守“道”,未必能够随机运用"道"。

    求学,有些人是机械的硬学,只是为考试、功名利禄来学,不是为自己活着的真正伟大意义而活。这种学,还是蒙懂的学。这种学,还是"无真目的"空洞的学是属求学路上第一种境界。

   求学,有些人是已知人活着的伟大意义,会有针对性的有趣的学,但却会受外界、或自身因素影响而不能坚持下去。这种学,还是"见异思迁"摇摆的学。这种学,是属求学路上第二种境界。

    求学,有些人是已知人活着的伟大意义,会有针对性的有趣的学,也会坚持下去,但现实中却不会灵活运用。这种学,还是"纸上谈兵"的学。这种学,是属求学路上第三种境界。

     现实中,我们很多求学者,都处于以上这三种境界。

     现实中,每个人求学都应最终为人生最终目标:追求自然之道,即寻找适合自己自由自在学习与生活的自然之道,并不是孔孟儒学家单一的自然之道。

现实中,每个人求学追求自然之道,是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曲折、渐进的,有时更会是反复的。因为生活在变、社会在变、人自己在变,一切压力在增减,一切诱惑在诱导,难免求学人心中那个想得到的"道"变得难得、难守、难灵活运用。

三、最高级境界

     一个人能在求学中,拥有积极稳定的思想和正能量实足的信仰,并坚持不懈、灵活运用它们,这是人求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活的最高级境界。

    一个人积极稳定的思想和正能量实足的信仰,都是"道"的真实表现。

    一个人求学,就是要为追求人自己真正高贵精神境界而存在,才是最高级求学境界。

     一个人的生活,就是要为追求人自己真正高贵精神境界而存在,才是最高级生活境界。

     现实中,有太多人,在求学与生活中,倒在物质世界里;有太多人,在求学与生活中,一直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摇摆,而迷茫,而进步;有太多人,却一直在追求人自己真正高贵精神境界,而永远超脱自由,这些人是绝顶聪明的人。

绝顶聪明的人,他们能在商业繁华里,保有自己的清醒,能在乱世中,保有自己的希望,能在平凡中,发现自己的伟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6: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