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对图书漂流价值理解不够清晰
活动的管理模式是以教师管理为主,家长委员会管理为辅的模式。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在此活动中自身只需要做到根据幼儿实际身心发展特点为幼儿及家长提供适合阅读的书目,负责图书借阅漂流的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及时对书籍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即可。家长认为他所应负责的就是配合幼儿园完成图书漂流的一系列流程,按时借阅,按时归还,保护好书籍即可。但其实他们没有从根本上领悟到图书漂流活动真正的价值,只注重了“漂”的形式,而没有注重“漂”的内涵,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存在着对图书漂流价值理解不清晰的问题。
(二)图书来源渠道单一,漂流范围和速度不灵活
图书漂流的书籍来源一般是是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阅读偏好等来进行的书目推荐,在家长进行自主选择之后,由家长委员会统一去进行购买,虽然购买回来的图书,经过在幼儿园内图书漂流的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与其他小朋友的共享,也算是比较绿色经济的形式,但是图书来源渠道过于单一,并且此次图书漂流活动仅仅是在该园内部进行漂流,幼儿能够接触到的图书种类与容量有限,难以进行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每周一次的固定漂流形式并不能满足全体幼儿对于阅读的需求,幼儿的兴趣爱好具有差异性,对于一些爱好阅读或者阅读水平比较高的孩子,每周一次的图书漂流并不能充分的满足幼儿的需要。
(三)家园合作不到位,家长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
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过程,仅仅依靠在幼儿园的时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家长积极配合与坚持。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园图书漂流活动当中,园方不仅仅是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更是指挥者,而家长却有一种被动完成任务的心态,缺失应有的积极性,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阅读对幼儿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四)图书评价与分享水平较低
在图书漂流活动中,每个漂流袋内都有相应的阅读记录,阅读后由幼儿家长根据幼儿阅读图书的情况,记录阅读的时间、孩子对所读书本的兴趣、以及阅读后所提出的问题或想要分享的言语,通过这些亲子阅读记录表,家长既可以记录自己孩子的阅读情况,又可以看到别人分享的内容,老师也可以发现家长在亲子阅读中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但是通过这些亲子阅读记录表的内容能够发现家长进行亲子阅读中存在的误区,很多家长像是在机械性的完成任务,对于图书的评价与分享没有实质的内容,没有学习与借鉴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