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工作反思 且行且思 ——从学案使用看学案编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3:4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校使用自能学案有一段时间了,现重点对“预习导学”部分的使用感受做一个梳理。

“预习导学”部分应该有两个功能:一是呈现本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二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进行指导。这一部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学生不看书、不对课本进行有效预习,为了完成作业而直接做题,结果往往正确率不高,预习导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就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我觉得:首先,应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更加明确地细致地提出要求。比如,我们要把“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这样的要求变成“认真将课文读2-3遍,在文中勾划出描写闰土的相关语句,并完成下列表格”。这样先将学习的方法要求得更明确具体。其次,在执行过程中,老师要落实检查,如果没有时间,至少起初的两三次要做一做,让学生翻开书本儿,我们看看他是否真的在书上做出了勾划。评价反馈还要跟进,要及时表扬按要求完成的同学,批评没有按要求完成的同学。相信能有两三次这样地落实就能解决学生不认真对待的问题。第三,要加大预习导学部分的题量,并且试题要呈现由易到难的梯度。除了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外,还可以加入对课文中心理解的选择题、跟课文内容相关的简答题等一两道或者有趣的资料链接等,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深度预习”的目的。

预习导学最下边的“我的疑惑”部分,许多人认为学生胡写乱画,形同虚设。我个人认为是设置很好的一个内容,老师可以依据这个地方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比如,我们今天用的《故乡》这一课的学案,学生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少年闰土为什么这么希望见到鲁迅,而中年闰土希望见到鲁迅的欲望为什么不强烈啦?”依据这个问题,我就知道这位同学理解上至少有两点错误。第一,闰土希望见到的不是“鲁迅”,而是文章中的“我”。故乡的题材是小说,小说虽然是以现实生活为原型的,但它是虚构的文学作品,所以文中的“我”并不是指鲁迅本人。这位同学忽视了这个知识点。其次在中年闰土心目中也留下了少年时的美好记忆,他也是很期望再见到“儿时的亲密玩伴”的,这在文中字里行间是有所体现的。课堂上我就可以以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共同学习课文。比如,还有同学提出“闰土对生活的态度体现在哪里?”“作者写杨二嫂是一个说话尖刻的人的作用是什么?文中杨二嫂的意义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有价值的问题。但是令老师们苦恼的是“我的疑惑”这一部分有价值的问题太少了,往往两个班八十多个人有价值的问题可能只有三四个,而批改这一部分却要花上大量的时间。让大量的无效问题消耗老师的精力,“我的疑惑”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我觉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点还是重在老师的引导。还是要及时评价跟进,把这些好的问题向全班同学展示、把它作为开展本节课的切入点、征询同学们对此问题的看法、全班共同解决该问题、表扬提出问题的同学……总之要给这个问题以足够的重视。比如我上面举例的那个问题,是我们班杨世彤同学提出的,我在展示了他的问题后并没有提到他的名字,只是着意的看了他一眼,我看到的是他满蕴着笑意的眼神,我知道这是一个“温暖的眼神”,我们师生都能从中获取力量。

树立榜样的力量,相信会有更多的同学重视并且认真来对待这一部分。老师的批改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这个精力花费的是有意义的,因为它有利于我们把握学生学情的起点,做到有的放矢,会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起初是艰难的,越来越多的人认真起来,以后就会越来越顺利。

以上就是我对“预习导学”部分的思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5: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