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分享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9-9-18 08:25
标题: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分享
薛老师的这本书和以往所看的教育书籍不同,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随笔,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其中许多观点和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作者简介
薛瑞萍:网名“看云”。 1965年生,出生于江苏省海安县。1984年毕业于安徽省霍山师范学校。安徽省62中小学部的语文教师,曾获台肥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台肥市优秀教师。酷爱读书和写作,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带领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高品位的阅读。自称“布衣”“草根”,领衔主编《日有所诵》,出版了《薛瑞平教育教学问答》《我们班的阅读日志》等作品!
人生观:缺乏真诚、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一过的。
职业观:爱读书、爱学生同样重要。
二、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帮助刚入学的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建立学习秩序,形成学习能力的指导用书,本书全程记录了一名小学一年级教师的工作历程,对于教育一线的老师以及家长朋友都不无裨益!
全书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走向平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时间跨度是五个月。
第二部分:请跟我来。是她与家长沟通的记录,属于家校沟通部分。这部分对我影响最深,因为只要学校家长一条心,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第三部分:第一度春夏。记录的是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度的另一个五个月——一年级的下学期。
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出她心平气和的教育理念,且让我静下心来,探寻薛老师的教育精髓。
屋子小树简笔画分割线
三、与书结缘
无意中在亲近母语中看到《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不禁吸引了我的眼球,心平气和的一年级,顾名思义。这样的书名就吸引了我,回想开学前的一两个月的,我每天都在急躁和不安中度过。
在幼儿园他们都是以“玩”为主,而小学阶段,就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接受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和约束,还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一看到他们特别爱唧唧喳喳,静不下心来,就会觉得他这也不对,那也不规范,恨不得一下子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全都养成。而薛老师却能做到心平气和,带着这样的佩服进入了她的世界。
四、阅读分享
(一) 培养学生的静气。
薛老师认为:定能生慧,静纳百川。爱吵爱闹,意味着心门闭塞。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父母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她有意识地说话声音小而柔和,她相信“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她要她的学生们习惯轻轻地说话,不要大吵大叫。她的一个学生跟着她从这个组到那个组,举着本子嚷着让她检查,这在小学是很常见的。只见薛老师牵起那小男孩的手,把他带到他的座位让他坐下,然后轻轻地告诉他“不要这样,举手老师就来。”这样一颗“安静”的种子已经播下。以柔克刚,四两拨千金,妙不可言!
于是,我也试着用平和的声音讲课,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会了静静地听课。原来一年级的语文课可以这么上啊!想想之前,自己不知做了多少傻事!这些事不仅对幼小的学生来说是痛苦的,于我自己也是经常上火、伤肝。与其用“河东狮吼”,来镇压学生的“反叛”,还不如心平气和地以静制静。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恨不得一下子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建立起来。但薛老师并不这样。在开学初,她的态度:“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一条。等这一条入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提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多么平实的语句,却把教育的有序性、条理性讲得明明白白。薛老师的这一做法现在我也经常使用。
(二)平和的心态
薛老师的“心平气和”来源于她用平常心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她总是这样对自己说:“顺其自然。或快或慢,或主动功需牵引,他们都在往前赶,我们二班没有差生。”想想平时的我,常常抱怨孩子的笨,家长的懒,让我也心生烦恼。也许是我对学生的要求太高,希望孩子们的学习能像我预想的那样整齐划一。现在想想那不过是教育的神话罢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我们怎能要求每个孩子的发展的轨迹都一样呢?现在想来,我教的不过是些六七岁的小朋友,他们的学习之旅才开始,我这样做不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吗?看来,还是把心态放平和些,只要孩子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肯定,应该表扬,而不要把孩子和自己逼得太苦。
(三)大量读书让自己有底气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每天要我的学生读课外书,可是自己读书的时间却有限,在教学中常常有一种头脑空空如也的感觉。看了这本书,我从薛老师的身上得到了许多启示。“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
薛瑞萍老师这样说也这样做。她的每天大声朗读一小时,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大量的阅读让她教学有底气,让她的学生学习有灵气。想想我,真不是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在感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语言贫乏之时,我做了些什么呢?
想想自己,一年中又读过几本书呢? 于是,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会觉得苦闷与烦躁,正是少了书的滋润啊。确实,多读书,可以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寂静角落,沉下心来,思考人生,让浮躁的心灵归于纯净。
不仅要自己阅读,也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教育,关于学生的阅读教育,薛老师给我的启示有:
1、听低年级孩子们读书,往往觉得他们拖调子如唱歌,每届孩子都是如此,在我的教育中,我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没有薛老师顽固:孩子们不达要求就不放松,教师一遍遍的领,让孩子们感受语言中的音乐节奏。这个问题上我是松一阵紧一阵的,因而效果总不如意。薛老师的顽固让我感动,也让我下定决心,今年的孩子们要抓一个新模式出来。
2、语言的积累在于阅读,没有阅读打底的语文教育是苍白的,要抓好这一块,需要老师付出精力锲而不舍,同时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儿歌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有趣而又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激发孩子们的想象。所以上学期我给孩子们选择了《日有所诵》作为班级的整本书阅读,培养孩子的语感,增加孩子的语文素养。等孩子们拼音学完了,孩子们的一天一句也可以进行了,将这些落实在平时,为孩子们的语言学习起到一个铺垫作用,也为孩子的学习降低难度,给了他们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常规的养成要循序渐进
我今年从事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看着他们天真无邪且充满好奇的眼睛,常常觉得自己的肩上负载着很重的责任,而面对他们对学校常规的漠然,很难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于是常常会产生一种焦躁感,甚至失去耐心。
(五)注重与家长的配合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21封写给家长的信。每周一封,根据学期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具体需要,老师诚恳地、平静地且非常具体地引领着家长一步步参与到班级的各种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1、苦口婆心的劝慰,“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
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2、煞费苦心的提醒,“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任。”“教师能做的是竭尽全力和问心无愧,希望家长也一样。”
3、语重心长的告戒,“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
4、不容置疑的要求,“孩子需要你的扶助。”“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做孩子的同窗,跟孩子一起学吧!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这是在拯救你身为父母的尊严和威信。”
终于,家长主动来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点滴的成长;
在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时,支持、配合甚至赏识起教师的工作来。
在书中我总能隐约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学生的影子、家长的影子,却也在书中看到了自己与薛老师的差离……
薛老师说“只要在做教师,就要常常提醒自己: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这很艰难,唯其艰难,才值得争取” 。教育是花的事业,是慢的艺术。让我们“心平气和”地看待学生的差异,“心平气和”地等待学生的成长,相信每一朵花都会开花,只是花期不同——这便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启示。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