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6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贴近学生生活 产生情感共鸣 ——歌曲《哦,十分钟》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23 14:2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周三年级的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哦,十分钟》。

因为《哦,十分钟》这首歌曲旋律欢快、动听,内容又很接近孩子们的生活,所以,在往年的教学中,这首歌曲都很受学生喜欢。

    在开始导入的部分,我以听觉领先、以兴趣入手。用了校园大课间《哦,十分钟》作为背景音乐,让他们在听觉中感受体验音乐的欢快情绪;在谈一些课间活动时,正符合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内容,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真实的感受到他们是多么的喜欢课间十分钟,这都是为学习歌曲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为了更好调动学生视、听等感官的作用,激发学生乐学的精神状态,这节课我通过让学生听范唱,模唱歌曲旋律,演唱歌词等环节,一步步、一层层地学唱歌曲。等学生能完整演唱歌曲时,我又把偷偷照下的学生们的课间活动照片拿了出来,更是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们不用过多的语言引导,就非常好地有感情演唱歌曲。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体会到,这些很贴近学生生活的事情会让他们觉得老师很有亲和力,所以老师应该做一个有心的人,使师生有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要他们能做、想做,不求做得如何完美,只求他们能“乐中学,学中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3-23 14:21:34 | 只看该作者
《哦,十分钟》教学反思



《哦,十分钟》的教学,我认为整个过程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让他们感受、体验、想象、表现自我,从而使学生看到自己出现在图片当中,调动他们的兴趣,更加有利于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件辅助下,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表演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课间十分钟的快乐场面。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哦,十分钟》。通过器乐创编及拓展,既能激发孩子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使他们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在导入过程中,让同学们模仿打乒乓球的动作时,第一次讲课由于进行的是无实物表演,学生很难把握住节奏和动作,所以之后的环节设计中,要加入真正的实物辅助,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活动的乐趣。之后在欣赏同学们课间生活的情景时,我为了使学生们感受的更加真实贴切,图片都是本班学生的真实记录,让他们融入我的教学。

    在教授环节中,首先是在朗读歌词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节奏感不是很强,所以我想在念歌词时,要加入手和身体的律动,使之变得具有节奏感,而不是单纯的读歌词,加上手和脚的配合,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地去学习。这个效果非常好,同学们掌握的也非常快,而且在空拍和托长音的地方掌握的效果也比较明显。

    歌曲中出现了反复记号,房子1房子2,这是在以前的歌曲当中没有出现过的,所以学生一时不容易记住需要演唱哪一个小节,所以之后的环节中,要考虑这一点,一定要慢慢讲解、慢慢示范,多让学生练习几遍,这样学生才能逐渐掌握住。

    这首歌曲比较简单,同学们学习的也比较快。但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一定要提醒到位,比如说在同学们的演唱过程中,情绪是非常关键的。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所以要求学生们带有激动快乐的心情去演唱,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所以我觉得老师最为重要,怎样才能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出来,这一点一定要考虑。老师在演唱时首先自己的情绪必须高涨,这样才能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激动的情绪,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乐器演奏的环节设计中,我发现表演的同学太多就会乱,而且声音太嘈杂,所以我只设计了四位同学,2人演奏双响筒,2人演奏碰铃,剩下的同学喜欢哪种乐器就选择一种徒手演奏。跟着范唱整个演奏下来,听起来效果比较好。

    这节唱歌课,整体感觉设计的基本环节还是比较顺畅的,学生配合的也很好,气氛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认为自己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讲课的语言不够细致,情感要再丰富一些,语音语调要有起伏,语气词太多应注意,还有评价的语言重复太多,特别是“非常好”“非常棒”用的太多,应该学生回答之后单个评价,切忌不要重复。

小学音乐课是使每一个学生的艺术潜能都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所以教学活动设计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教法。比如快乐学习设置法,四年级学生知道什么是课间,十分钟能做什么,所以我采用情景设置的方式,让学生模仿打乒乓球,动一动,再加上展示图片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再如采用快乐学习渲染法,《哦,十分钟》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学生们都非常喜爱,在学习歌曲中用视唱法、听唱法、模唱法,在听一听、唱一唱等环节中反复感知、强化,不知不觉中自然掌握,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歌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3-23 14:21:50 | 只看该作者
《哦,十分钟》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

主    题:哦,十分钟

课    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 计 者:周颖柔/武汉市**区铁三官庙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一)音乐表现要素:

1、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作简要描述

2、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变化

二、教材分析

歌曲是一首2/4拍、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 歌曲通过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孩子们平日课间十分钟的真实情景,曲调活泼、欢快、生动,表现了孩子们在学习后自由欢快的心情。第一段节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 XX XX | X 0| ”这一节奏型,鲜明地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真实写照。第二段音调转为抒情,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由衷的欢迎。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学习的兴趣容易分化,所以教师要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活动。

四、学习目标:

1、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哦,十分钟》,认识重点节奏型。

2、感受歌曲两段曲式的特点,体会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情绪以及歌曲表现的喜悦之情。

五、评价任务:

1、通过聆听与齐唱以及教师讲解完成目标一。

2、通过教师的示范与小组讨论完成目标二。

六、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图片 钢琴

七、学习过程:

(一)、导入      (完成目标一、评价任务一)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一看屏幕里的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生:说屏幕里同学们做的事情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是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在活动的情景。

师:那一提到下课十分钟,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高兴的、愉快的、快乐的

师:屏幕上的同学们和你们的心情是一样,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做一下你们在课间做过的活动,亲身感受一下当时高兴的心情。

生:跳绳、踢毽、做游戏

师:在课间还有很多活动,如:…… ,(根据当时情况老师予以补充)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按大屏幕出现的节奏,来做一做这些活动。(师出示图片伴有节奏型)

设计的节奏是书中出现的节奏型

拍皮球:  ×   ×  | ×   ×  |

跳绳:×× ××| ×× ××|

投篮球:×  Ο | ×  Ο   |

溜溜球:Ο ×  ×|Ο ×  × |

1、生做,师订正

2、集体做

3、完整做一遍

师引导学生按照节奏来做各种活动。     (学生自由发挥,小组讨论)

(二)、聆听歌曲,感受歌曲    (完成目标二)

1、听录音范唱

师:同学们先来听一遍,然后告诉老师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生:情绪(欢快、活泼)

师:歌曲有几个乐段组成?

生:歌曲分为两个乐段。

第一乐段:情绪活泼,

第二乐段:优美、抒情。

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及感受能力

2、听老师演唱一遍

3、看谱子提示学生歌曲

55 34 |5 0|这个小短句在歌曲中出现了四次,但有一次55 34 |5 —|

是长音“5”

4、师生接龙演唱

师:你们能唱一唱吗?

5、学习第二乐段谱子

(三)、分部分学唱歌曲          (完成目标一、评价任务一)

      1、 提问:刚刚我们找到的觉得难得部分,现在请你们找一找你觉得不熟悉的节奏型。  (自由讨论)

      2、分小组进行简谱识读与视唱。

      3、教师领唱乐谱(两次),第三次变换为师唱乐谱,生唱歌词。

      4、在第二部分演唱中认识“主题节奏”,跟随教师拍击节奏。

      5、齐唱歌曲。

(四)、歌唱表演  (完成目标一、评价任务一)

师:除了用歌声来表达歌曲课间十分钟欢快的情绪,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

找同学到台前表演,另一部分同学领唱,其他同学齐唱。



八、课堂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5: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