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假期,原计划陪陪父母,见见孩子,备备课,整理一下自己的教学心得,到跟前才知道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妥,既然不由我定,那就安住当下,静心读书吧。两天的时间,除了阅读,就是休息,于今天下午六点十分把本书阅读完毕。合上书的一刹那,顿觉,每个人的生命都充满着不可预知的遇见,也充满着无限的隐忍和惆怅,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让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裹挟在生活的洪流里,跌宕起伏,也不断的被摔打、锤炼、挣扎,进而失去自我!
故事中的杨摩西、巧玲、牛爱国,三代人,不同的寻觅,不同的际遇,却是一样的沉重,一样的茫然!临了,方明白“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但是于当事人来说,不到跟前,总还是会陷入自己无限的寻觅中……
掩卷,不禁感叹,书中三代人的生活是充满了悲哀,但也因其率性而为的个性而畅快。朋友之所以能成为朋友,就是能接受并回应对方的心声;朋友之所以成为敌人,就是心无设防,坦然相待,却不经意间破坏了那份彼此的期待。然而,在生存的底线上,很多人不敢率性,也不敢坚持。如杨百顺到杨摩西,是因为生活所迫,杨摩西到吴摩西,也是生活所迫,只有吴摩西到罗长礼才是精神的需求,自主的选择。然而又是饱经沧桑后最无奈、最无力的选择。活生生的一个有志青年被生活不断地碾压成了一个可怜的老者,最后向命运低头,认命过活一生。
故事里的人、事、物很贴近现实的生活,当我们把故事中的事件还原成生活时,会不会因为太过真实而没人把这些事当回事了,毕竟,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那么匆忙,而现实中的我们,生活又是那么沉重。是的,当把文学投射在生活上时,我们会发现,文学故事不比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来得精彩,甚至是现实生活更是丑陋不堪的。
故事里的人物经历的一切有痛苦无奈,有温暖,也有伤感,纷繁无边的生活大网总在不经意间编织着不同的生活走向,向外延伸,触角最终会走到哪里,不可预料。故事中的杨摩西之于牧师,吴摩西之于巧玲,章楚红之于牛爱国,就无异于深夜里的那点星光。曾经的温情被时空拉抻成最纯最浓的牵挂,只是,当这份牵挂再也找不到那个人时,那或许就是这世界最遗憾的事了……
恍惚间,仿佛看到,在苍茫的人世间,世人都在倾其所有的追逐和忙碌,个个皆精疲力尽,目光茫然。匆忙间在人世奔走,又在匆忙和无奈中不知所措,这或许就是芸芸众生的真实写照吧。
最后借用序言里的话作为结语:“话,一旦成了人与人之间唯一沟通的东西,语言便成了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由此,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地产生了。”这是不是应了那句“知音难觅”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