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2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童年作文800字 爸爸的童年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8 12:1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年级童年作文800字 爸爸的童年故事
“童年的梦,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这首歌是爸爸最爱听的,每当这音乐响起,爸爸就会禁不住地回想起他那记忆深处抹不去的童年生活。而今,走进爸爸的童年故事,感受不一样的滋味. 爸爸的童年是快乐的。 爸爸告诉我,在他很小的时候,一旦夏天来临,他便私底下约着小伙伴到河里抓小鱼、小螃蟹和嬉水。每当爷爷到小河来查看时,小伙伴们就潜到水里,可是最后总是憋不住气然后就开始吐泡泡了,爷爷定睛一看,扑通一声跳到水里把爸爸腰一捞,夹到岸上之后,揪着爸爸的耳朵,害得爸直喊疼,然后爷爷眼睛一瞪,大呼一声“回家!”爸爸便灰溜溜的跟在后头。

爸爸的童年是清苦的。 爸爸告诉我,在他很小的时候,日子过得很清贫。肉和果子都是梦里的美食,只有富家子弟才能吃得上。每每看到别人吃时便垂涎三尺。有时实在馋得很,就偷偷翻过高墙到别人家的院子里摘了两个梨来吃,不曾想被果主家发现,果主抄着家伙边追边骂,此时,爸爸则死命的跑……只留下果主在身后不断咒骂“这个挨千刀的家伙,下次抓到非打断你的狗腿不可”。 我问爸爸:“还好——你跑得快,以后你还偷吗?”“偷呀”,爸爸顿了一下,接着说:“还偷,不偷哪有钱去买水果啊!”又一次去偷果子,眼看就要被果农抓住了,爸灵机一动把果子往果农身上一扔,果农慌手去接,可是没接着,摔烂了一地。只见果农蹲下身子捡起果子心疼的用衣袖擦拭果子上的沙,嘴里嘟囔着:“多好的果子呀,就这样废了,卖不着钱了。”事后,爸知道“偷”的正是他叔叔家的果子,婶子的病都指望卖果子看病时。从此以后,爸爸无论再饿,也没拿过他人的一针一线。 爸爸的童年充满创造力。 爸爸告诉我,在他的童年里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制造的。他们男孩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要成为一名军人。军人都有枪,于是他们上山砍材,砍了木材就砍来竹子造枪,采了野果做子弹,之后分两队进行游击战,哪一方的战俘多,哪一番就获胜,输的一对负责把对方的木材搬下山。有时,他们嫌下山费力,也会自制滑板。砍来大大的圆木,用藤草捆扎,然后把木柴捆紧往山下一推常常是人还没到山下,柴已经先抵达目的地了。

爸爸的童年清苦而自强,自强而奋进.在不断的积累进步中去学习,成长。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故事.在那五彩缤纷的岁月中,发生过许多事情,虽不像星星一样的明亮,但如宝石一样璀璨影响一代代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20-3-5 18:50:43
最最是否《5草船借箭》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划词:
周瑜、诸葛亮、妒忌、商议、推却、都督、委托、照办、预计、紧急、军令状、吩咐、迟延、探听、幔子、遮住、翎毛、疑惑、私自、布置、调度、水寨、擂鼓、呐喊、饮酒取乐、虚实、弓弩、丞相、神机妙算
3.查找这些词语的意思:
妒忌、推却、迟延、神机妙算
4.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主要内容
5.你了解文中的人物吗?了解《三国演义》的哪些故事?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5草船借箭》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划词:
周瑜、诸葛亮、妒忌、商议、推却、都督、委托、照办、预计、紧急、军令状、吩咐、迟延、探听、幔子、遮住、翎毛、疑惑、私自、布置、调度、水寨、擂鼓、呐喊、饮酒取乐、虚实、弓弩、丞相、神机妙算
3.查找这些词语的意思:
妒忌、推却、迟延、神机妙算
4.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主要内容
5.你了解文中的人物吗?了解《三国演义》的哪些故事?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板凳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20-3-5 18:54:58
游客 27.154.205.x 发表于 2020-3-5 18:50
最最是否《5草船借箭》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划词:

???????????????????????????????????????????????????????????????????????????????????????????????????????????????????????????????????????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7 00: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