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4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朝花夕拾》有感600字700字800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07:1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朝花夕拾》有感600字700字800字
篇一:读《朝花夕拾》有感

  朝花夕拾,留住那动人心弦的袅袅余香……

  他的思想是缜密的,他的眼神是深邃的,他的文笔是尖锐的,他的一切都似乎略带一丝嘲讽。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

  《朝花夕拾》这部文学巨著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主要是回忆性散文,韵味自然、亲切、和谐、宽松。所写内容虽已随时光流逝而成为“夕拾”的“朝花”,但并不失其绚丽馥郁。主要记叙了鲁迅先生幼年生活状况,青少年时爱国思想的形成过程及与他创作活动有关的一些人和事,既展示了鲁迅先生内心深处柔和的一面,又蕴涵着深刻的忧伤和悲怆,两者互为表里。

  从这部书中,我可以深深体会到鲁迅先生那深深的爱国之情,救国之心。如《藤野先生》中的“这种吹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骨”。从那以后,他彻底决定放弃学医,唤醒国人的灵魂与思想才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对辛亥革命的失败充满了失望。同时,鲁迅先生对自己的童年快乐生活十分怀念和留恋,对教育自己、帮助自己过的人充满了崇敬和感激。从这部书中,我明白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任何时候都要以拯救祖国、保护祖国、维护祖国尊严为已任,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努力学习,奋发进取。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未来结合在一起,我们才有信心实力。

  《朝花夕拾》充满着生活气息和战斗气息,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文笔深沉隽永,即有鲁迅刚韧峭直的战士风骨,也有挥洒自如的文体形式,更有他真挚博大的情感世界。它会永远激励着我,我是一位中国人,我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请努力地学习吧!奋斗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07:12:08 | 只看该作者
读《朝花夕拾》有感

  童年已渐渐遥远,只剩了些模糊的回忆,倒不如细读《朝花夕拾》,看看鲁迅的童年是怎样的,并去找回那段珍贵的、美好的回忆。

  以前我从不敢读鲁迅先生的书,因为他是知名的大作家,写的文章也必定很深奥。我怕读不懂,所以未曾尝试,后来上了初中被迫学了他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才感觉到原来鲁迅先生也有丰富多彩的童年。此后,我就一直想找机会读一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直到暑假,才有幸阅读此大作。

  《朝花夕拾》作于一九二六年,共十篇。其中《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是回忆童年生活的,它们让读者看到鲁迅先生故乡的民俗风情,也能看到当时的世道和人心是怎样的。

  《朝花夕拾》一书中,我最喜欢的文章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因为它对童年生活描写得最为详尽,而且我也学过这篇文章。从中我感受到了鲁迅高超的写作水平。例如简简单单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完成了整体到局部的转换,整体中的描写由低到高,由高到低,静景到动景,植物到动物,让文章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文章还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使整篇文章幽默充盈、妙趣横生、充满童趣、生机盎然。

  回想起自己小的时候,我跟我的同学们经常变着花样的玩。今天去玩捉迷藏,明天去玩滑板,后天去游泳池打水仗,每次都玩得很开心,很尽兴,以至于每次都忘记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到处找我们回家吃饭。逢年过节,吃过团圆饭后,我们就又聚集在我们的小天地里,拿起早就准备好的烟花去空地上燃放,在火光中,我们尽情的跑啊,跳啊,闹啊,无拘无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而如今,大家都上初中了,各自为学业奔波,不少人也搬了家,以前快乐的日子被时间一点一点的吞噬了。

  都说时间是世间万物间最残忍的事物,随着它的流逝,童年一去不复还了,我要用我百倍的热情去迎接那充满活力的青年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07:12:14 | 只看该作者
读《朝花夕拾》有感

  初读这本书,讲实话,我也不是很读得懂。就连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也是学得似懂非懂的。我甚至觉得:鲁迅的这些文章,看起来简直就是象在跟你聊天似的,哪算得上什么名著?

  后来多读了几遍,我懂得了,不要把这样的名著当作美文,其实,这本书的文章看似“聊天”也正是鲁迅的文字魅力所在。它看上去很朴实,甚至比较口语化,但为什么却能够深深地吸引人呢?就是因为朴实,让人感觉很亲切,就象他站在你面前跟你诉说着什么似的,“说”到兴奋处,文字又会变得非常热烈,这就让人能够从中品味和感受鲁迅的点点滴滴。

  郁达夫是这样形容鲁迅的文字的:“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是的,这个特点在《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中表现得一览无遗。一开头,便以“寻咒”从侧面点出中心,接下来便诉说了一段他童年的一段故事。其实,鲁迅先生是话中有话啊,他借着说童年看《二十四孝图》的事情,其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即对儿童的不重视。儿童都读不到他们应该读的书,而人们却熟视无睹,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吗?然而我又想到了现在,现在的孩子们别说爱读书,他们连根本不想读书,不思学习。再看看那时侯的孩子们,他们渴望读书却没有书读,而现在我们有书读却不愿读,这难道不是一个令人悲哀的现象吗?

  《朝花夕拾》中那几篇描写人的文章,我是比较喜欢的。首先,这些文章的内容比较吸引我,因为我喜欢看到各色各样的人,再加上鲁迅那种轻松而生动的语言,读着读着,你仿佛就看到那个人就站在你面前一样。如《阿长与山海经》,描写的是鲁迅家的保姆阿长。文章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旧时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形象。有人比喻这篇文章是鲁迅从记忆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异常鲜美的“朝花”。的确,对于这个妇女,鲁迅不但没有避讳写出她的美与丑,反而是怀着真挚的感情怀念她的一切。不论鲁迅对她是佩服、厌烦、喜欢或是讨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还发现,这个“长妈妈”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孔已己”很相似,同是旧中国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们的名字,都是已经被人遗忘了的,而外号也是随便起的。可悲的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07:12:19 | 只看该作者
读《朝花夕拾》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这就是《朝花夕拾》。这本书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 鲁迅先生所写的。

  鲁迅在这本书中描写了很多有意义的生活片段。这些片段构成了一组既各自独立又具有连续性的系列散文。它们充满了鲁迅的童年时代与他所处的那个年代的童年生活所特有的童趣与纯真。文章在描写上也十分出众,只用了一些清新、朴实的语言,就使文章变得更加得亲切感人。在很多地方,作者也运用了不少对景物及人物的精致描写,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此书由十篇文章以及一篇小引和一篇后记所构成。其中,我对《二十四孝图》和《无常》这两篇文章感受颇深。

  《二十四孝图》中,作者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中写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与“郭巨埋儿”等几个例子。在看这些所谓的“孝”时,我觉得十分的吃惊 —— 子女不能盲目地去尽“孝道”,而父母也不能以“孝”为借口做出什么伤害子女的事情。而这些故事中所讲的,却是十分的奇怪。就算子女应该孝顺父母,长辈也不能不顾儿童的性命。像“郭巨埋儿”,实在就是违背了人性,全不顾及自己的孩子;而子女也不能为了孝顺去冒什么危险,假如真有什么人去“卧冰求鲤”,再出了什么事,父母、亲人还不是会更加伤心吗?虽然要“孝”,但也应讲究方法,不能做自己根本无法完成的事情。“老莱娱亲”就更是令我觉得很可笑了:老人就是应该慈祥端庄,难道装着小孩逗父母玩就是“孝”了吗?正如作者所说:“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是啊,什么年龄的人就应该做什么时候的事,这才是万事的根本啊!同时,作者也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而《无常》中的“白无常”则令我觉得十分有趣。作者对于迎神会的描写十分细致生动,让我仿佛亲身体会到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盛会”。种种的记述与描绘,刻画了这个令人喜爱的“无常”。可谓“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又公正的形象留在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心中。但这也是由于人间没有公正,坏人做了坏事却得不到报应,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作者也在文章中那些处处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书中的其他文章也很精彩。鲁迅先生特有的文风 —— 挪喻嘲讽的语言,生动地比喻,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犀利风趣……种种特有的写法和暗喻,都在文中展露无疑。《朝花夕拾》确实称得上一部佳作,篇篇都是精华,耐得住我们去细细地品读、体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07:12:25 | 只看该作者
读《朝花夕拾》有感

  自从我进了初中,就发现每本语文书上都有鲁迅的文章,几乎每一篇文章都选自一个好听的名字——《朝花夕拾》。一遇到鲁迅的文章,老师都会细细地讲,课文下边的注释也总是密密麻麻。《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她有可爱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 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还有一位人物令我印象深刻,她就是衍太太,她在《父亲的病》中出场。在“父亲”临终前,她让鲁迅叫父亲,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痛苦。”后来“父亲”死了,这让“我”觉得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衍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怂恿他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07:12:31 | 只看该作者
读《朝花夕拾》有感

  “朝花夕 拾”,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说,早上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读完了这本书,才体会到了更深一层的含义:小时候的故事,到了晚年才整理起来。

  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就是出自这本书。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生动地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生活,在百草园里,有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有神奇的传说,有雪地捕鸟的乐趣。在三味书屋,有单调的学习生活和课余时间的愉快与兴奋。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知识的追求。

  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出“我”对长妈妈的厌恶。阿长睡觉的姿态成一个“大”字,常常使“我”没有翻身的余地。她还喜欢“在在背地里说人长短”,还害死了我心爱的隐鼠。

  但她也有可爱的一面,她为“我”买了“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经》,“我”便对她充满的尊重与感激,这篇文章,同样写出了“我”对长妈妈的同情。

  读到《父亲的病》一文时,我便和作者一样痛恨那些“神医”,这篇文章描述了“名医”的行医态度和作风,“我”的父亲患水肿,“名医”们开了不少药,可父亲还是去世了,唉!这些人就是会故弄玄虚,骗钱敛财。

  这本书是些“回忆的事情”,大多用的是平凡的话语,却讽刺了当时社会的封建。

  虽然有些文章我不大理解,但我知道,鲁迅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让我们细读《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鲁迅对自然的向往和自由的渴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07:12:36 | 只看该作者
读《朝花夕拾》有感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小时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起,那时我时常和楼道里的一些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回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快乐。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门和其他伙伴们嬉戏了,而是不停的为学业操劳。每封佳节,也不在出去和伙伴们一起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鲜花”,独自享受着……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8 06: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