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一路蜕变、收获成长
校本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成长并收获着。
记得初次接到这项任务时,我心情十分忐忑,内心不断思量:市级示范课且又不是本学科课程,怎样上才能达到展示课的标准?怎样选题才能展示本节课特色?怎样定位才能让大家眼前一亮,初步了解校本课程的发展方向?……千百种担心与迷惑萦绕在我心中,我每天都思索着这些困扰我却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在平日教学里,我开始抓住每一次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反复分析我校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与思维张力,利用手边的一切资源对这一课程进行精雕细琢……
这一精心锻造的过程也是我和学生不断成长、惊喜蜕变的过程。一开始,我的课堂活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至今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磨课时出现的问题:由于学生对吸管作品制作掌握得不是很熟练,冗长重复的环节较多,学生状态过度放松,我没能及时纠正并且很好把控这些现象,导致严重超时,一节课历时 1个半小时才结束,而且在本次试课中,关于小组建设、组员合作等方面的设计思路仍显青涩。于是有了接下来不断提升容量和品质的试课过程,在不断的磨课、评课、反思中,从一开始的备课、备学生,到课程视角下的备课程、备课堂,再到学生主题思维指导下的师生共商学习方案,课程思路上经历着质的提升,我也开启了教学路上的全新蜕变,并且全心陶醉在这一课程制作和实施的过程中。
一路走来,我通过持续的试讲、磨课等方式,潜心钻研自己的课程实施方案,认认真真地反复修改、批注,同时,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增添了我的信心与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有学校老师们的悉心推敲,有课程小组成员的引导示范,更有领导们一次次字斟句酌的点评和鼓励。这对我来说是成长蜕变的过程,是酝酿果实的过程,是含苞待放、欲吐芳华的精心筹备的过程,这一次蜕变也是我执教生涯上了一个华丽转身,相信我也会带着这一份成长去滋润更多纯真的心灵。
二、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校本课程和学科课程是互相成就而不断发展的。
在我校,我一直执教于英语学科,《吸管变形记》这门校本课程是我依据学校资源和学生学情,自行开发出的校本课程,平日我们每周一节校本课,学生根据学期教学计划来进行系统学习与活动实施。那么,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通过此次活动,我是这样认为的:
1.学科课程一般是一节课准备一个教案,而校本课程备的是一节活动设计方案。
2.校本课程是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展开学习活动的。完成一个活动主题所需要的时间有长有短,关注的是学生的经历过程和体验,需要多少时间和获得什么样的成果不是活动的最终目的;而学科课程是按知识点展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习系统的知识。
3. 校本课程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如果坐在教室里听老师枯燥地讲校本课,那与学科课就没什么两样,也失去了该课程开设的意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才是校本课程的最终目的。
4. 学科课程受知识总量及达标要求等影响,不可避免地要把握拓展与延伸的“度”。而校本课程的弹性更大,更加容易整合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新内容,能让学生觉得学习更加接近他们的生活。
5.校本课程为学科课程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校本课程采用新型课堂模式,让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辅助的参与者。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斥着学生自己的思想碰撞,就《小吸管 大生活》一课而言,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设计单的评价和设计作品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孩子的思想都放纵的驰骋着,每一个孩子都积极的参与着,享受着制作的过程,没有优秀孩子和学困生的区别,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甚至到下课的时候,有的孩子还在问我:“刘老师,下节吸管课我们做什么?”摒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更换为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评价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我也会以此为契机,将学生主体地位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像爱上校本课一样爱上英语课。
三、实践新课堂、收获满满
新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不见教师、只见学生”的课堂模式。
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应该让自己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资源提供者。“不见教师、只见学生”的课堂是我们追求的。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懂得了高效有序地进行小组合作,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让自己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得以丰富和提升。同时,学生们知道如何依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审视,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准确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体悟到创新会给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好。在学生上课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孩子的想象力无极限,每节课每组学生都能通过讨论,共同制定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并且按照设计方案制作出一幅独一无二的吸管作品,样样作品都能够让人眼前一亮,有眼镜、笔筒、背包、相框、秋千、手机支架、蝴蝶……作为执教老师的我一次次被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所折服,欣赏孩子们作品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享受。尤其是班中的一名小男生,牢牢抓住吸管颜色特点制作出金箍棒和双节棍,让看到作品的每一个人都惊叹不已。其实,在每节课中,最让我放松的就是孩子们依照标准进行评价的阶段,孩子们依照自己制定的标准天马行空的畅所欲言,中肯地评价别人的作品,且开动脑筋帮助大家出谋划策,提出合理的建议,在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提高。
四、回顾反思、提升认识
以准确的教学目标为基点,以学生评价活动为杠杆来撬动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回顾我设计《吸管变形记—小吸管 大生活》一课时,最初的设想与目的为4点:1.学生能够合理的进行吸管作品方案设计。2.学生自主选择可安全使用的工具、材料,通过吸管穿插、拼接、改造等基本方法,制作出实用并且有创意的吸管作品。3.学生结合吸管作品讲述制作过程、遇到的困难等,提升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4.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表现出创作吸管作品的乐趣。在整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们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行设计方案,依据方案,通过各种吸管制作方法来制作吸管作品,并在此过程中讲述遇到的困难和制作的过程,全身心的体会到吸管制作的乐趣,意犹未尽。学生们学会了在动手操作和创意想象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了自己创造美生活的审美能力,更值得惊喜的是他们十分愿意依据师生共同制定的标准规范自己的作品,评价别人的作品,并准确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获的是学习的快乐,这也恰恰契合了我们这一课程的终极目标。
五、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1.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推行的是国家课程和学科课程,教师基本上没有学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更少有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训练。所以,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教师没有充分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经验准备,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评价体系等问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很多成型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因而教师对校本课成的认识难免存在着一些偏差。
2.校本课程的开发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改进的过程,所以课程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可以成为下一轮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基础。然而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有序的评价体系,所以评价仅仅停留于学生反馈、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等环节上,我认为评价应该更系统、更广阔、更全面才能更好的反映出校本课程的优势。
为了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百变乐趣,我们会努力探索,不断改进,让这小小的吸管变出无限的花样,用智慧和创意美化我们的大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