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优质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9-6-12 16:43
标题: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优质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第六单元围绕治国、理政、军事战争展开,以先秦时期的叙事散文为主。阅读这类文章,既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让学生感受仁人志士身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有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文章不仅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还塑造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告诉我们居上者唯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才能改良政治的道理。文章还构思巧妙,剪裁得当,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又耐人深思。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文章语言浅易,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释也较详细,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大意。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语气及感情,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比较阅读,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三、教学目标
(一)能够借助注释、工具书、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从而提高他们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
(二)通过梳理文章思路,分析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三)通过反复诵读,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体会设喻说理的好处,并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体会设喻说理的好处,并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借鉴意义。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准备导学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音,解释字词,疏通文意,做好课前预习。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考即将来临,家长的“唠叨”似乎也更密集了,这或多或少招致你们的反感和抵触。俗话说“忠言逆耳”,大家都知道家长说的是对的,都是为了你们好,可就是听不进去。有没有一种让忠言未必逆耳的方法,让你们在这紧张的氛围中轻松接受家长的建议呢?本节课,我就想和同学们来共同领略一个臣子向君王进谏忠言,而君王并不觉得逆耳的故事。
(二)初读文本,疏通文意
一、教师范读,正音断句
1.学生听读,在书上正音并标出停顿。
2.板书学生读音易错之处。
纳谏(jiàn) 窥(kuī)镜 八尺有(yǒu)余 朝(zhāo)服衣冠(guān)
谤(bàng)讥于市朝 时时而间(jiàn)进 燕(yān)、赵、韩、魏
期(jī)年之后
二、出示两句停顿,学生朗读并陈述理由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预设:因为“今”是时间状语,必须停顿;这里的“地方”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它是两个单音节的文言词,前者是“土地”“地方”的意思,后者是“方圆”的意思,必须停顿。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预设:“臣”是主语,“诚知”谓语,一般主谓之间应该停顿;又因为宾语“不如徐公美”比较长,所以谓语和宾语之间也要有所停顿。
3.师生再次齐读这两句
4.结合自己的预习作业,疏通文意,疑难之处。
(1)学生自己口头翻译,标示疑难之处。
(2)小组内解决疑难之处,要求能够说出依据(工具书、积累的文言文知识)全。将小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写到黑板上。
(3)集体解决各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及补充。
预设: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谁更……)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式,……是……)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自信:相信自己)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与坐谈:(省略句)(邹忌)与(他)相坐而谈。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式,蔽:被蒙蔽,受蒙蔽)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闻)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的耳朵听闻的。
(4)自由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文意。
(三)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效果及其原因
1.从文章内容来看,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三段。朗读要求:齐王的三级奖赏应读出齐王下令的气势,由男生朗读。三个时期的变化情况,就请女生侃侃道来吧。最后一句全班齐读,应读出那种战胜于朝廷的自豪感来。
3.分析邹忌讽谏的效果。
①“善”和齐威王的三个赏谏措施,可见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并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②“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人数的变化,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③燕、赵、韩、魏的朝拜,可见齐国的政治清明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综上所述,邹忌讽谏的效果很好。
5.分析邹忌讽谏获得良好效果的原因。
设问:其实,据史载,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刚愎自用。邹忌用什么方法,让齐王明白了什么道理,而使他从谏如流的呢?这个问题咱们下节课来一起分析解决。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9-6-12 16:43
第二课时
据史载,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刚愎自用。邹忌用什么方法,让齐王明白了什么道理,而使他从谏如流的呢?
(一)分析邹忌讽谏获得良好效果的原因之比美
1. 分角色朗读文章第一自然段,老师分派旁白、邹忌、妻、妾、客五个角色,要求朗读时能表现出人物的感情。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准备从语气、情感角度点评。
2.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
3.简单的一个比美,为什么能让邹忌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呢。
(1)请圈画出能暗示邹忌形貌不如徐公美的句子。(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既然邹忌没有徐公美,那么他的妻妾客的回答就耐人寻味了。请划出妻妾客三者面对邹忌提问的回答,思考三者的异同。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三人的语气不同:妻用“君美甚”的肯定句和“何能及君”的反问句,表示了对自己丈夫的赞美和自豪。妾也用了反问句,但是缺少了“君美甚”的肯定,让这个回答多了胆怯和试探,表现了妾在回答邹忌提问时的小心翼翼。而客人的回答用了一个否定句,其中含有比较的意味,表示了客人在回答时的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表示邹忌比徐公美,这一事实相反的回答,引起了邹忌的注意和思考。
(3)请划出邹忌对妻妾客回答的分析,思考这部分内容与邹忌进谏获得良好效果的关系。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面对来自不同人群的赞美,邹忌的这番思考可谓是非常理性的,最终他清醒地认识到,三个人之所以歪曲事实,是出于各自的原因而有意讨好自己。邹忌由此看破人情,因小悟大,进一步将其扩展到国家层面,最终得出君王更易于受弊的认识,因此让他想要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这部分是他进谏的动机和目的。
(二)分析邹忌讽谏获得良好效果的原因之进谏
阅读课文第三段,分析邹忌进谏的特点——类比说理(设喻说理)。
邹忌先从自家“比美”的趣事侃侃道来,以妻妾客的“私我”“畏我”“有求于我”这三种情况来类比齐王身处的环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顺理成章地推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进而让齐王自己去领悟应该“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和思考应该采取的措施。
邹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设喻,由近及远,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不能不让齐王欣然领悟,从而接受群言,而使齐国大治。
(三)分析邹忌讽谏获得良好效果的原因之其他因素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本次劝谏之所以奏效与邹忌设喻说理的技巧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从人的角度咱们再分析一下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
邹忌:他是个敢于劝谏,有勇有谋,忠君爱国的臣子。
齐威王:乐于采纳谏言,知错能改,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四)把握“三叠”式结构,体会其别致精美
本文除了类比说理、委婉讽谏这一艺术特色外,“三叠”式结构的安排也给文章增色不少。古人在表示较多而非最多这个意义时,选用了“三”这个数字,本文也不例外。请同学们概括文中与“三”有关的事件。
“比美”中的“三问”“三答”展现了“比美”的过程,“三思”揭示了邹忌在“比美”中遭受蒙蔽的原因;“进谏”中的“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赏谏”中的“三赏”“三变”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以及“战胜于朝廷”的辉煌。文章“三叠”式结构的运用,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
(五)在生活中使用类比手法,让说理更轻松
1.教师给出情境,让学生尝试使用类比手法劝说。
类比手法在邹忌劝说齐威王时效果奇佳,那么大家会不会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呢?能不能让自己的说话更富于艺术感染力呢?现在,老师就出两个情景题,让大家尝试着现学现用。
(1)你乘车时,有一个空座,只见一位老人赶紧让自己的小孙子坐下,自己背着孙子的书包,手握扶手,摇摇晃晃,很难站稳,还满脸幸福地望着孙子;而孙子却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请你们用类比的方法告诉老人,他这样溺爱孩子是不好的。
(2)你的好朋友小美同学非常爱美,每天都要化妆,而且自我感觉非常漂亮。你如何告诉她:自然纯朴才是最美的。
请男生对情景一发表议论,女生对情景二发表议论。
2.学生思考如何恰当使用类比劝说。
教师视情况给出提示:情景一,你们看到了窗外的那些树吗?那颗永远躲在大树脚下的小树,会有生机和活力吗?它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吗?情景二,人们都说女孩是一枝花,那些美丽的红花绿叶,有过涂脂抹粉吗?你能不能将小美和花儿进行一个类比呢?自然美才是最美的嘛!
3.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六)布置作业
1.搜集在劝说中使用类比手法的古事。
2.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引人入胜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邹忌比美:三问、三答 ——三思 悟理:直言不易
邹忌讽谏:三比 设喻说理 委婉劝谏
齐王赏谏:三赏——三变 广开言路 修明政治
七、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或课外阅读活动推荐
文段一:晋献公之时,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献公曰:“草茅臣①东郭民祖朝,愿请闻国家之计。”献公使使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②尚何与焉?”祖朝对曰:“大王独不闻古之将曰桓司马者,朝朝其君,举而晏③,御④呼车,骖⑤亦呼车。御肘⑥其骖曰:‘子何越云为乎⑦?何为藉呼车⑧?’骖谓其御曰:‘当呼者呼,乃吾事也;子当御正子之辔衔⑨耳。子今不正辔衔,使马卒然惊,妄轹⑩道中行人。必逢大敌,下车拔剑,涉血履肝?者,固吾事也。子宁能辟?子之辔,下佐我乎?其祸亦及吾身,与有深忧,吾安得无呼车哉!’今大王曰:‘食肉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设使食肉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藿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与?其祸亦及臣之身。臣与有其忧深。臣安得无与国家之计乎?”献公召而见之,三日,与语,无复忧者。乃立以为师。
(本文选自《说苑·善说》)
注:①草茅臣:在野不出仕的人。②藿食者:喻指草野之人。③举而晏:动身迟了。④御:驾驶车马的人。⑤骖:骖乘,陪乘的人,负责警卫。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骖乘在右。⑥肘:用肘触人示意。⑦子何越云为乎:你为什么越权做事呢? ⑧何为藉呼车:为什么也跟着呼叫备车呢?⑨辔衔:御马的缰绳和嚼子。⑩轹:车轮碾轧。?涉血履肝:抛肝胆浴血奋战。?辟:躲开,这里指扔掉。
文段二:勾践宴群臣,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东海之神会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⑤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⑥,而走范蠡⑦,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
【注】①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②夔:kuí,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③跷跃:用一只脚跳跃。④跂:踮起脚尖。⑤曳:拖,牵引。⑥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⑦走范蠢:逼走范蠢。范蠢,越国大夫,功臣,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