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节课开始,进入了六年级科学最后一个单元的学习,该单元主题是《雨具的改进》。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把教材内容作为辅助资料,引导孩子发现身边物品的缺憾,在缺憾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
之所以进行如此重组,有以下三点想法:
一是这教材内容,孩子们在学习之前已经看过了,引不起孩子的兴趣。发现身边物品的缺憾、进而改进,与教材内容类似,开放性更强,更易于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
二是雨具的改进实际操作起来并不简单,并不是孩子们家里都有坏掉的雨具,这个雨具正好适合自己改进项目的更少。并且雨具的改进真正操作起来,除了教材上的示例,创新的改进点还真不多。
三是有利于拉开层次,增强探究的针对性。我不再一刀切要求最终做出改进的实物,要求孩子在发现问题基础上进行问题的解决,可以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拿出解决问题的“金点子”并形成文字或图画,可以制作出实物。分层次目标的实现更利于促进探究的有效性。否则,“做出实物”会把一些孩子吓倒,只选择容易实现的改进思路。
今天在六三班孩子们有如下物品缺憾发现:
伞容易被风吹翻过来;雨衣容易进屋滴湿地面;钢笔有时候打开后手握的部位有墨汁,容易脏手;黑板被讲桌部分遮蔽,看不到下面的板书;玻璃窗户不易扣上;瓶装水不易拧开;眼镜进暖屋容易起雾;雨衣容易滴水进鞋子;队徽别针太尖,容易刺伤人;队徽磁扣容易掉;垃圾箱上有盖,不方便打开,没盖气味难闻;菜刀容易切到手;玻璃瓶容易滑掉碎裂;玻璃瓶装开水太烫;书页之间容易粘连;椅子下面的防滑扣掉了,不防滑;一次性中性笔太浪费笔管;超轻黏土易干;火锅夹菜容易烫到手;贴画时间长不易揭掉;三角尺掉地上不易拿起来;柳絮掉衣服上不易清理;塑料瓶遇火易变形;手机时间长易发热;手机拿时间长手太累拿不稳;网购太慢;钢尺容易划伤手;抹笔抹后气味难闻;鸡蛋夏天易变质。
针对这些问题,我建议孩子们,课下要继续思考,并对解决方法进行探究,可以搜集资料,可以问老师、家长,也可以相互提出解决建议。如果觉得提出的问题没有研究价值,或研究价值不大,可以继续寻找身边物品的不便。
发现问题,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一个金点子、小发明也可能蕴含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