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岗敬业模范事迹报告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09:5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余年来,燕xx同志先后在所中心实验室、生物技术研究室、草业与草食动物研究室、动物营养研究室从事动物育种与繁殖的科研工作,现任所研究员。

身体力行,大爱社会。他积极参加九三学社组织的学习活动、收听新闻,积极献计献策,是九三学社省农林委员会委员、省农业农村厅支社委员,在庆祝九三学社成立70周年大会上被评为优秀社员。爱所如家,坚持节俭、环保的工作和生活理念,在实验室、家里实施了垃圾分类;经常整理街边乱放的共享单车,经常打扫乒乓球室卫生,被球友号称“乒乓球室打扫卫生最多的人”,清扫住所楼道,丢垃圾时经常带上楼道里的;早年曾利用业余时间为所财务科编写了第一个财务软件,一直坚持为所内老同志义务解决家电使用中的问题。家是最小的国,换位思考,相互理解,被所评为“五好家庭”。

爱行业,爱科研。他干一行爱一行,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把多做事当成锻炼身体,在工作中找成就感、找快乐,相信成功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本科学的是物理专业,到所后攻读了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的硕士和博士,曾有校友感叹“你一个学物理的,能在畜牧专业领域干出这样的成绩,真不错”,也被录入“稼轩-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

作为科研人,深知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有创新,但要创新必须要熟能生巧,而熟就需要超常付出,巧也是可遇不可求的,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几十年如一日。比如:写一篇研究论文,首先要阅读国内外该领域最新进展,写了中文还可写英文,投稿的期刊影响因子有低也有高,论文修改永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并以此要求学生,每篇文章学生修改到几近奔溃,但毕业时谈到这些,又会因此热泪盈眶感激不已。工作没有上下班、节假日之分,正如所里一位科研老前辈说的“我们那时做科研,走路在想,坐车在想,睡觉也在想”。灵感来了,经常在凌晨发信息给工作群,曾有一次信息惊醒了同事,将信息截图整理成题为“身边的楷模”文档,上传到近500人的湖南畜禽养殖技术群。

为增加研究力量,他充分利用本所在产、学、研方面的优势,招收学生、联系企业参与科研。坚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平等相待,相互学习。270余篇QQ空间日志,基本上都是人才培养心得、工作体会,用自己微薄力量去影响身边的人,“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通过建立学生工作QQ和微信群,要求他们每天在指定时间提交工作日志,内容包括学习、试验与生活中的困惑、期望、领悟等,并坚持对其一一修改,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提高了指导效率,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写作、沟通、表达等综合能力。与同事采取灵活的合作方式,将完成的实验内容整理成研究论文,提高了课题的产出。

先后主持了10多项国家、省、市重点科研课题,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第1、第5),长沙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第1);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6),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第7);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第1)、实用新型专利3项(第1),软件著作权1项(第1);制定湖南省地方标准2项(第1);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第1作者论文38篇,通讯作者45篇;指导硕士研究生15人,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专科生实习20多人次;3人硕士毕业论文为优秀,6名本科生在中文核心以上期刊发表了论文。

在鸡精液冷冻保存领域得到了我国动物遗传育种学家吴常信院士的充分肯定,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遗传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家禽学分会做了5次大会报告,对鸡的转基因与遗传资源评价、牛的发情调控、鸡与猪的精液保存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省(市)科技计划、进步奖、省政府采购等评审专家,《遗传》、《畜牧兽医学报》、《中国家禽》等杂志审稿专家。

爱公务,爱三农。作为贫困地区新晃县的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经常深入贫困户,为当地的企业争取项目经费,解决生产、养殖中的实际困难,被当地领导评为“特派员中做实事最多的人”。建立并管理包含所内各行专家、多达近500人的“湖南畜禽养殖技术群”(已9年),帮助群内养殖户解决具体问题,把代表性强的问题进行专业检索并上传成群文件共享(已有400多个文件,2.6GB)。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5 17: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