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师大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高端论坛学习所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9:1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年4月19日,早早就赶到了河师大,这天其实是河师大成立教育学部,撤销教育学院的挂牌仪式。成立教育博士授权点,也为中国师范教育提供河南经验。台上台下乌压压坐了一大群专家教授,主持人介绍了老半天,起初介绍一个,大家就鼓一阵掌声,后来太多了,主持人只好说等我介绍完了大家一起鼓掌。有河师大的,华东师大的,湖南师大的,郑大的,河大的......

      虽是严肃的揭牌仪式,但这些专家教授们谈笑风生的,非常温馨融洽。有幽默诙谐的,有自嘲逗乐的,有个教授甚至把河大直接说成了河师大,逗得大家一阵哄笑,本来以为都很刻板的专家教授,原来也有很放松融洽的一面。这些专家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国内顶尖教育思想和理念,引导我们对教育的思考更深更远。

     其中参会的还有重量级的领导,比如省教育厅毛杰副厅长,对河师大升级教育学院为教育学部给于祝贺,多次强调了河师大在我省教师培养和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毛厅长讲到:“兴豫必先重教,重教必先强师。”

    华东师大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不用PPT,不用讲稿,娓娓道来,非常亲切,非常接地气,他讲到:“我们国家的教育已有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再到公平高质量的教育时代,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现代教育的工作重点。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屏幕文化时代,孩子们天生就接触了这些,起步高,我们更要关注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他讲到现代人的行为‘散步都想走近道’”。我想到了我的女儿,给老师发读后感不用拼音输入而用语音输入。学生学习要重视主动性,参与程度,注意力决定了他的学习质量,不参与,就是屏蔽,就像看电视,有时开着电视,我们并不知道在演什么,原因就是参与程度不够,课堂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度。第三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培养,拓展自己的视野。第四他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北师大李芒教授强调:“大学最重要的工作是科学研究,一所大学好不好关键是看这里有没有真正的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有水平的教授,有些教授水平低不是低在了教学方法上,而是低在了学养上,学养不够,承担不起职责,他说冯友兰教授严重口吃,一个字有时重复二十多遍,他上课爱写字,很多时候写出来了,还没说出来。但就是这样一个老师讲课,每堂课下面总是座无虚席。他强调科学研究创新的重要性,要让科学家变成教育家,不能是教育家变成科学家。”

   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讲为什么我们要重返古典传统?我们不能培养高素质没骨头精神空虚的人,我们要培养浩然正气,我们的教育要重视三个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习总书记前些天也在和全国的思政课老师一起探讨这几个问题。他讲到现在很多夫妻不像以前没有基本生活保障,物质生活很富裕了,但还是天天吵架,原因是缺乏文化价值归宿,缺乏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人的生命有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精神生命的丰盈需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不断学习。

     好的东西,专家讲的会重复出现,比如教育的三个问题,比如终身学习习惯。下午讲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及意义》回归原点的反思与追问,十八大以后国家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

   北师大的周海涛教授引用哈佛大学第二十三任校长的话“高校的荣誉不在它校舍和人数,而是它一代又一代素质优良的教师,一所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我们的教育要让老师干得好,上的去,留得住,愿意来。这些理念我们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南京师大的程天君讲到说一个研究生在北京很难找到一个中学教师的职位,可见学历教育我们国家已经今非昔比了。教师工作应视为一种专门职业,从初任教师到专业的老师,到终身学习。

    一年多以前那次北师大珠海校区之旅让我们领略了沿海城市和国际接轨的教育理念,领略国际尖端教育理念。都有不小的收获。这所谓的高端论坛,其实就是聆听一群国家顶尖级的教育专家谈自己的见解,时间安排很紧,有些专家上台只有二十分钟的时间,但也能传达出振聋发聩的观点和陈述,这种学习好像忽然就捅破了我们基层学校头顶的那片天,感觉能让自己站位更高,看的更远了!河师大,今天,不虚此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7: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