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早读,教室里一片书声琅琅。作为班主任的我习惯性地先清点到班人数。咦?文浩同学怎么还没有来?我也没有收到他请假的电话或信息呀。
下了早读,我正要给文浩家长打电话,文浩妈妈先打来了。电话里传来她焦急的声音:“袁老师,今天我喊文浩起床喊得晚了,他一看迟到了,干脆不去上学了,还一个劲儿埋怨我。”
文浩同学在学校一直表现很好,课堂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称赞。这次因为迟到就跟妈妈赌气不来上学,也许是他感到难为情,不知道如何面对老师和同学,在众目睽睽之下喊一声“报告”,告诉大家“我迟到了”。看来,得给孩子一个心理上的正确引导。
“袁老师,我这是悄悄给您打的电话,我就对他说向您请假了,带他看病去了,所以迟到了。我这就送孩子去学校,到学校了您别批评他。”我还没想到对策,文浩妈妈的办法已经想好了。
“哦,好的。”我决定全力配合文浩妈妈,就等孩子来校。
第一节上课了,正好,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我心中已有了想法。
“报告!”文浩同学终于来了。
“请进!”我拿着手中的课文暂停一下,“文浩,你妈妈给我打电话请假了。你快到座位上坐下吧。”我装作不知他迟到的真正的原因。
“我们接着上课。课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交代了时代背景,也是景物描写,请这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那位同学站起来,大声朗读起来:“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同学们看,小弗朗士迟到了,就干脆逃学不去学校了,你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或想法吗?”我往外拓展了一下非语文的问题让大家交流。
“比如,作业没有写完,怕老师批评,不敢来上学;起床晚了,迟到了,也不想来上学,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和想法,你有过吗?”
“有过!”“有过!”几个孩子大声说了出来,我偷偷地瞥了一眼文浩同学,他在点着头小声地“嗯”。
“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文中这个‘小弗朗士’,迟到的时候,不知如何面对,而想逃避。如果你以后遇到诸如此类的情况时,不要逃避,更不要冲动地做出错事或傻事来。你只需要多一点勇气,勇敢地去面对。”说到这里,我故意顿了一下,面带微笑看着同学们,他们都听得那么认真。我又用温柔的眼神抚过文浩同学的脸庞,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其实,这句话,我是对大家说的,更是对他说的。
“那么,我们接着看课文,看迟到的小弗朗士……”同学们继续读书,我巡视时发现文浩同学读书的声音特别响亮——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我也不责备你,小弗朗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
周四下午是作文课,文浩同学写的作文是《迟到的“小弗朗士”》。他在文中如实记叙了自己那次迟到的原因,并铭记了学习《最后一课》时老师对大家说的那句话“不要逃避,更不要冲动地做出错事或傻事来。你只需要多一点勇气,勇敢地去面对”。
从那以后,文浩同学再也没有迟到过,他还主动申请当了班里的卫生委员,每天都早早到校,带领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后来电话家访,文浩妈妈告诉我,孩子已经不要妈妈喊他起床了,文浩每天自己定闹钟准时起床。
我班再也没有迟到的“小弗朗士”,而是多了一位敢于担当的男子汉。
反思:
喜欢被表扬,这是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可是,有些学习上很优秀的孩子只能被表扬,不能被批评,哪怕一句责备的话语,一个责怪的眼神,他们都会觉得受不了。这时,老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孩子的内心,积极地引导他们有敢于面对的勇气,敢于担当,自行努力。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够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爱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让孩子感觉不到在被教育,才能开启孩子自我教育的契机。 |
|